而徐宸也不会不满意这样的安排,听这种课程对徐宸来说,本来就是一件无聊甚至有些痛苦的事情。
在徐宸的眼中,这些老师就是在以非常慢的速度,去讲一些极其幼稚的知识。 一节课下来,徐宸很难从中得到任何的收获,就像大学生去听小学的课一样。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徐宸也找到了让课堂变得有趣一些的方法。 徐宸常常会自己在脑海中思考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说随便构造一个复杂的方程,然后直接在脑海中进行求解。 或者在脑海中推导一些公式,包括一些本科、研究生才会学的公式,甚至是各种书本上都没有出现过的公式。 有的时候,徐宸还会在脑海中幻想出一个物体,模拟它的运动,同时对它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它之后可能会出现的运动状态。 只有当偶尔放松一下大脑的时候,徐宸才会稍稍听一下课堂上的内容,并找几道自己觉得不算那么无聊的题目去做一做。 课堂上,数学老师正在讲解有关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课程。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称为一个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 这部分的知识不算是非常的困难,但计算量还是比较大的,正常计算一道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的题目,通常需要花费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其他同学听讲或是记笔记的时候,徐宸则是直接在脑海中构造出了两个平面,就像是在仿真模拟软件中所构造的一样。 而只要徐宸定义出了这两个平面的数据,相应的二面角结果也会在瞬间便得出,完全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 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已经讲完了求解二面角的方法,并将一道题目打在了投影银幕上面。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b为等边三角形,ab=bc=cd,ad=cd=2,∠adc=120°,pd=√6,f为ad的中点。若点e在线段pc上运动,设平面pab与平面pcd交于l,当直线l与平面bef所成角取最大值时,求平面bef与平面cef夹角的余弦值。” 这并不算是一道非常简单的二面角题目,因为其中涉及到动点问题,解决起来要比普通的题目更复杂一些。 正常来说,这样的题目是不适合作为一开始的例题的,当然在玉都一中,这已经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即使二年十五班只是一个普通班而已,但班上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有考取211大学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基本都已经提前学习过这些课程,自然不适合再去做太简单的题目了。 在数学老师出完题目之后,班上的学生们都拿笔计算了起来。 大部分学生对求解这个问题,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思路的,先找到直线l的特征,再建立一个合适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关键点的坐标、向量的坐标,计算平面法向量,表示出直线l与平面bef所成角,求解最值,最后再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不过就算已经明确了这个思路,整个计算过程也都消耗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并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徐宸在花费几秒钟的时间,扫了一眼这个题目之后,马上便在纸上写出了一个结果:2√111/37。 而此时此刻,其他的学生也才刚刚开始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步骤,距离计算出最后的结果,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直到五分钟过去,才有第一个学生完成了计算,便抬起头向老师示意。 数学老师走过去之后,查看起这名学生的解题过程,微微的点头示意。 “嗯,这个结果没有问题,考试的时候,过程也要再写得完整一些。” “好的,谢谢老师。” 这位学生是班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了,平时数学成绩基本不会低于140分,而他刚刚所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正是2√111/37。 十分钟之后,数学老师示意大家停笔,公布了这道例题的答案。 “好了,大家看一下投影上面的答案吧。这道题的过程和计算都很重要,我重点标注出来的这些部分,是这道题目的全部得分点……” 由于时间有些仓促,大家有的还没有做完整道题目,有的计算上面出现了一些错误,没有得出正确的结果。 徐宸的注意力则是早就不在这道题目上面了,在徐宸的大脑中,正在构造着一个复杂到让人感到眩晕的立体图形,徐宸快速的计算着有关这个图形的各个数据,消磨着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