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压低声音,耐着性子问道:“你说什么?说清楚一点,什么急不急的。”
“就是你之前提过的,让人在论坛上发帖,坏那位的名声。”颜其平的语气,仿佛在说“你装什么糊涂”。
胡磊刚想说什么,眉头就皱起来了:“什么意思?那事儿我还没做呢。”
“没让人做?胡工,你这是几个意思?”电话对面那位,直接气笑了,“帖子都发出来了,不是你,难不成是我?”
“帖子发出来了?”胡磊惊讶地重复了一句,连忙说,“我真没让人做!是不是哪个小崽子想邀功?颜工,你别着急,先把链接发我看看,我肯定会给你个说法的。”
这个承诺显然起到了很好的安抚作用。对方闻言也不再夹枪带棒,只是说了句“链接发你了,你看看是谁做的”,就挂了电话。
胡磊打开公司OA内置飞信,颜其平新发了他一条链接,链接标题就是《616我部的“天才”调查员》。
链接都没打开,只看这个标题,他就心中一沉:他手下真有人抢功?
……
对乔木而言,不执行项目就算放假。
所以别的调查员可能还要去公司开会,讨论组队项目和集体项目的执行策略。他就不一样了,一个月三十天,通常有27-29天在放假。
尤其这个月的双保底一次性完成,他更没有压力了。
早上躺床上睡懒觉,直接被范鸿一个电话干了起来。
“你看我给你发的链接!”对方的语气中饱含怒意。
乔木迷迷糊糊嗯了一声,打开飞信,发现是空的:“没发过来啊?”
“啊?我看看,”范鸿那边安静了一阵,“发过去了啊?我再给你发一遍。”
乔木等了片刻,在对方“收到没”的提问下,检查了5G和WIFI都信号良好,又左手倒右手、往窗边探探、往房门探探。
“还是没有,你那网不行?”
“不应该啊,是OA崩了?”范鸿疑惑道。
乔木一滞,没说什么,打开OA内置飞信,看到了范鸿发给他的链接。
“哦,收到了,”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可能是网卡了,三条链接一起进来的。”
真是睡迷糊了,竟然没想到OA内置飞信……
这么一折腾,范鸿的火气也消了一些,但还是愤愤说道:“胡磊那个王八蛋开始下手了。”
“说什么呢?!”电话那头隐约传来一声怒喝,“范鸿你皮痒痒了是吧,当着孩子的面说脏话?”
“我换个地儿。”范鸿嘀咕了一句,就听到推椅子声、他儿子幸灾乐祸的笑声,和嫂子不依不饶的警告声。
这会儿工夫,乔木已经把整篇帖子扫了一遍。
上来先介绍了那位“天才”的个人情况。刚刚20岁,高考失利连专科都上不了,下分当天失足坠楼在家中养病半年,加入公司不到一年半就晋级P7。
只看这一段,完全称得上先抑后扬。一个应试教育的废物,却在另一个领域崭露头角、锋芒毕露,要不是公司慧眼识珠,这样的人才就要被万恶的教育制度埋没了。
这种故事太符合当今国人的胃口了。
下面作者就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听说下面分部有这么个天才马上要来省部了,就异常激动无比期待,自陈确实有搞好关系抱大腿的心态,等天才来了,又有些不好意思接近人家,怕人家讨厌,毕竟天才都有脾气云云。
之后又讲了省部领导如何如何重视,欢迎会上把天才狠狠一通夸,号召所有调查员向天才学习,把大家说得尴尬地抠脚趾。
中间顺便带出,天才确实不好接近,到岗第一天就玩失踪。截至作者写下这篇文时,到岗整整一个月,天才只出现在公司三天,来了就去传送室,结束项目就回家,除了省部主任和P9面试官,不与任何同事打交道,副主任找他都不搭理。
后面就开始讲述随着“天才”首次项目,被面试官带着还能失败,作者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不过他转念一想,也许是和项目相性不合呢。
恰好领导又安排天才加入省部集体项目,和他们一起,他就万分期待了。
结果首次碰头会上,天才就缺席了,一问人家一个招呼不打直接回老家了,而且还在电话里怒怼项目负责人多管闲事,当着一干派遣员的面,将一向很照顾他们的老大哥怼得脸憋得通红。
之后老大哥不计前嫌,还是安排另一位P9在项目中带他,还替这位天才做完了必选任务,确保对方直接拿到双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