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天,同时制造混乱,尝试突破封锁,离开这里。
有些封锁人员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暗中协助。但还有一部分,选择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流血冲突就此爆发。
手无寸铁的印度平民,拒绝返回居住地,而是绝望地手挽着手,将老人和儿童挡在身后,稳步走向呼啸而至的子弹。
“平乱”成了“屠杀”,封锁人员内部的士气彻底崩溃了,甚至发生了成建制的叛乱。
三十日当晚,激烈的交火,先后在邦内各处爆发。
七月一日黎明时分,第一批居民,“顺利”抵达最后一道封锁线。
试图呵令他们返回的军官,在将聚光灯打过去,看清他们沾满全身的鲜血,和怀中早已没了气息的孩子后,全都沉默了。
枪口下垂。
惊怒交加的媒体和游客家属,以及各路自媒体播主,自发冲进去,试图帮助他们。
这一次,没有人再阻拦。
最后一道,也是本该最坚固的一道封锁线,就在短短几分钟内,被毫无悬念地突破了。
封锁人员手足无措地站在那里,任凭人们擅自分发本属于他们的物资,占用他们的帐篷,甚至抢夺他们的军车运输伤员。
没有人试图阻挠。
整整一个月,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现在,他们知道了。
除了救援者外,大量敏锐的媒体人,毫不犹豫地驱车一头扎进拉贾斯坦邦。这一危险的举动,成功帮助他们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
封锁部队已经彻底乱套了,根本来不及清理现场。
全球舆论都炸了锅。
七月一日当天,拉贾斯坦邦周边各大城镇的超市、卖场被扫荡一空,数以百万的人,自发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赶着驴车,承载物资,赶赴拉贾斯坦邦。
与此同时,印度各地都爆发大规模骚乱,满怀怒气的人们冲入各个官方大楼,甚至冲击军事机构。
同一天,各个国家也先后爆发小规模的抗议,要求各国官方采取必要行动,阻止这场人道主义灾难。
七月二日,印度的骚乱和各国的抗议迅速蔓延。数百万人冲进拉贾斯坦邦的同时,数千万人也在逃离此地。
七月三日,印度官方下令解除封锁,但此时,封锁早已崩溃,绝大多数封锁人员,都已逃离当地。有些返回了军营,还有一些干脆扔下或带着枪支,直接回家。
当天下午,印度总理马利卡晶·哈尔热宣布辞职,印度总统批准了他的辞呈,并按照法律规定,邀请国大党现任主席拉胡尔·甘地组建新政府。
印度民众对国大党正在惊怒交加之中,这一举动虽是依法办事,却也火上浇油。
七月四日,印度各地纷纷发起抗议,要求提前大选。
这一次,他们发誓要用自己的选票,让国大党付出代价。
印度人民党也磨刀霍霍。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宣称堕落的国大党只会掩盖真相,而他上台后,将向社会公布真相,并惩罚一切有罪之人。
同一天,速度最快的志愿者,已经抵达斋浦尔。
三百多万人居住的新城,此时已经门可罗雀,志愿者车队一路上只能零星见到一些老人。剩下大部分人,都已经第一时间拖家带口离开了此地。
他们尝试询问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没有人说得清。
或者说,没有一个老人愿意和他们交流此事。
他们只好将一部分物资分发给遇到的老人,继续向旧城,也就是真正的旅游胜地、粉红之城进发。
长达一个月的封锁,街道上的路障还未清理干净。
短短几公里的路程,他们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
当他们抵达内城时,才发现,这里已经一个人都没有了。
而且不是紧急撤离,因为汽车还有序地停在路边和停车场,街道上也没有堵车,更没有他们一路走来看到的路障。
这一些都告诉他们,这座旧城,是整个拉贾斯坦邦中,唯一没有被封锁过的地方。
越走越不安的他们,很快就地停下,尝试进入旁边的旅店找人。
但旅店内同样空无一人。
前台桌子上,摊开的登记簿上,都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同样满是灰尘的盘子里,还有半张长满霉菌的馅饼。
客房门全都敞开着,客人的行李和个人物品随处可见。没人整理,却也没人翻捡。他们甚至还在衣架上的衣服里,轻易翻出了一些零钱。
餐厅的桌子上和后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