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重工本就是国内重机产业的翘楚、领头羊,现在还在大举投入智能物流产业。此外还有传言,星海重工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与电力领域。
“如果能够在这种划时代的材料上,哪怕只掌握一丝丝的话语权,对星海重工的转型而言,几乎都是百万吨货轮级别的推动力吧?”
乔木的侃侃而谈,并没有让孔敬东有丝毫情绪波动。
他比对方更清楚室温超导的价值,毕竟两人之间,他才是专业的。
他也很清楚,对方不是在给他上课,而是在提醒他,人家也很清楚这东西对他和星海的价值,劝他不要压价太狠。
他没问你还能开发出什么这种蠢问题,只关注于核心的一点:“只说那个室温超导材料,出货量有多大?”
“经过精炼的精矿石,周产能至少五百吨。”乔木毫不犹豫地打了个一折。
“五百吨……”孔敬东微微蹙眉。
这又进入他的知识盲区了,毕竟这个现在根本就没有室温超导,理论、技术、产品,全都是一片空白。
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这玩儿压根不可实现。
所以他完全无法理解,精矿是什么,五百吨又是多少。
见状,乔木又进一步解释:“初步估算,精矿的市场价值为,每公斤1500万美元。”
听到这个数字,孔敬东沉默了。
除了这家伙疯了以外,他想不出对方骗自己的理由。
骗他投资的七百万吗?
可这笔钱又到不了对方手上,而是会直接从星海重工的账户,转入新起点的账户。
而且他早就打听过了,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具体是做什么的——就像他也不知道自己女儿的工作是什么。但多个熟人都肯定地告诉他,这个乔木,近几个月,可以说是声名鹊起。
不止是新起点内部,更是整个行业。
可以说,整个行业,现如今都在高度关注此人。
怎么看都不应该是骗子。
就算是骗子,能骗到全行业的关注,应该也瞧不上他这点钱。
这一次,就连孔玲都吓到了。
“这么贵?!哪个项目……”
“啪!”话没说完,她以近乎扇耳光的力度,一巴掌拍在自己嘴上,狠狠捂住。
然后伸出另一只手,死死按住自己的后脖子。
乔木有些无语地看着对方。孔敬东也一脸茫然,不明白女儿为什么反应这么激烈。
她只是摇着头支吾了几声,似乎是在表达“我今天打死也不开口了”的意思。
孔敬东已经进入工作模式了,不再理会女儿奇怪的举动,认真思索起来。
“一千万,我要80%的股份,管理层也由我方派出。产量也由我方决定,你必须尽力配合。你可以拥有分红的一票决策权,且获得合资公司的全部利润。”
他开出了一个自己这辈子也没开出过的优渥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新起点付给合资公司的钱,刨去经营成本,剩下的他一分不要,全给对方。如果有扩大经营需求,需要的钱,他额外再掏。
在他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条件。
先不说那个精矿究竟是否值每公斤1500万美元,就算值,新起点也不会接受这个报价。
哪怕协议价是每吨150万美元,按每周五百吨产能,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达到惊人的390亿美元!还极可能是净赚!
这个数额过于惊人了,他几乎可以肯定,就算新起点愿意,更上级也绝不会点头。
而且还要考虑一点:那家公司不是什么好东西都往出放的,或者说绝大多数好东西都根本不放出来,而是自己藏着掖着。
为了一堆压仓库的矿石,一年支付近400亿美元?疯了吧?
经过一连串的分析,孔敬东最终总结道:“所以最大的可能是,你们公司根本不需要如此大的供货量。最终的协议,应该是年供货量在十吨以内,你们公司则总计支付一亿美元以下的费用。
“只要你接受这份协议,我可以确保新起点每年支付一个亿。这样一来,去除各种税费,你每年能净赚近4700万美元。”
4700万美元的净利润,即使对他的集团而言,也是一笔丰厚的收益,说舍就舍了。
但如果他真的把这笔钱放进眼里,那他的星海重工,也做不到如今的规模与产业地位了。
孔敬东的果决,相当出乎乔木预料。
他承认对方对合资公司收益的评估,比他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