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双手即将拉扯时小苒的时候,一把玉骨扇伸了过来,直接挡住了那双布满粗茧的手。紧接着一敲那人的手背,打退了那人。
玉之澜来到时小苒的面前,凉凉地扫了眼众人。
这些百姓都是京城外的平民,基本没见过玉之澜,但单看他的气质与衣着,便也知他的身份不一般。立即退后,不敢造次。
星浮扬声对众人道:“这位是玉世子与未来的世子妃,你们若是有什么冤情,大可诉来!”
“草民等见过玉世子,求世子为我们做主哪!”众百姓全部跪了下来,有些年纪长的老人和妇人们直接哭了起来。
“你们的事情本世子大概都知道了,既然报案登了记,便回去吧。本世子已然得知这些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待本世子与王大人了解案情之后,再做详查,定会给你们一个交代!”玉之澜一脸凝重,从未有过的坚定之色在他的眼中涌动,字字铿锵。
玉之澜容色显威,一番慷慨陈词之后,百姓们几乎有些不敢相信。他们虽然没见过玉世子,但他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的。今日所见的玉世子,与传言中那荒唐无德、高高在上的世子完全不一样。
“谢玉世子。”众人再次磕头谢道。
玉之澜看了眼旁边的秦安夫妻,便带着时小苒走进了府衙,秦安夫妻快步跟上。
星浮与官差一起,将那些百姓劝了回去。
京兆府尹王鑫候在大堂,见几人进来,忙迎出来拱手道:“下官参见世子。”
“王大人免礼。”玉之澜走进大堂,自觉在中间的官位上坐下,翻开桌子上的几卷案宗,“这些都是孩童失踪的报案?”
王鑫站在下首,躬着身子回道:“正是。”顿了顿,又欲言又止。
玉之澜定定地看着下面的王鑫,眼中划过一缕寒光:“失踪孩童多少例?”
王鑫暗暗一惊,额上汗水不由自主地渗出,故作镇定道:“回世子,这五日来一共接到……五十六例孩童失踪案。”
“五十六例?”玉之澜微微震惊,不动声色问,“可上奏内阁了?”
“下官今日已经上奏内阁了……”
“今日?”玉之澜倏地打断了王鑫的话,右手直接拍在卷宗上,冷冷地盯着王鑫,“王大人,按照惯例,同样的案子若是连续三例以上,便要上报朝廷。你竟然今日才上奏,难道这些案子才发生一天吗?”
王鑫心中大骇,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满面惊惶之色:“世子,下官知罪了……下官没承想会如此严重……”
玉之澜面若寒霜,起身走下了位置,道:“王大人,你怕是还不知道,失踪的孩童,可不仅仅是这些平头百姓了。兵部尚书的长孙,刑部侍郎的女儿,还有我母妃的侄孙……”
随着玉之澜的话,王鑫的脸色愈来愈白,最后犹如死灰一般。
玉之澜不紧不慢地走到王鑫的面前,手里的折扇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垂眸看向他,淡淡道:“王大人哪,你这回的官途算是到头了。”
王鑫身子一软,无力地跌坐在地上。如果只是官位丢了那就谢天谢地了,这次怕是连命都难保了。
玉之澜凉凉地看了他一眼,走到时小苒的面前,说道:“那些卷宗我都看过了,你有什么想问的就问我吧。”
时小苒看了眼地上的王鑫。这人为了自己的前途隐瞒案情不报,想必对案子也不是特别了解。而且看他现在这个样子,想必也问不出什么了。
“我现在对这件事不了解,也不好多做判断。”时小苒皱眉,看向旁边一直站着的二人,“秦公子,秦夫人,关于你们儿子失踪的事情,我想知道的清楚详细一点。”
秦安不认识时小苒,便看向玉之澜,问道:“世子,这位姑娘是?”
玉之澜微微一笑,牵起时小苒的手,一脸地骄傲:“她叫时小苒,我的未婚妻。”
“时小苒……”秦安好似听过这个名字,凝眉想了想,这才猛然想起来,惊喜地看着时小苒,“前些日子连破数案的奇女子,便是你,对不对?”
时小苒尴尬而又谦虚地笑了笑:“运气好而已。”
“时姑娘,你帮帮我们好不好?睿儿才三岁,三岁啊!”楚如雨一把抓住时小苒的手,两夜没睡的她脸色很差,泪水又止不住地滑落下来,说着就要跪下来,“求求你了……”
“我会帮你们的,一定会的。”时小苒赶紧将她扶起来,“你先别着急,把事情的经过跟我说一遍。”
楚如雨连连点头,用帕子擦拭掉眼泪。
“我们去后堂坐会儿吧。”玉之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