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救了!这太子怕是不行了!” “唉,天妒英才啊!” “陛下……节哀……”窃窃私语如毒蛇般缠绕在朱标耳边,浓重的药味也掩盖不住死亡的腐朽气息。
他猛地睁开眼,雕梁画栋,熟悉的东宫,熟悉的绝望。他又重生了!回到了洪武二十五年,那个他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时刻。
“可恶!难道朕,不,本宫,又要英年早逝?”这一次,他绝不重蹈覆辙!虚弱的身体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周围太医们一个个摇头叹息,仿佛已经给他判了死刑。
“这群庸医!”朱标心中冷笑,六百年的历史沉淀,岂是他们能理解的?
“父皇,儿臣想换个调养法子。”他虚弱却坚定地开口。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一向沉稳的朱元璋也愣住了,浓眉紧锁:“标儿,你莫要胡闹!听太医的……”
“父皇,儿臣心中有数。”朱标打断朱元璋的话,此时朱元璋有一瞬间的恼怒,但很快又被担忧和疑惑取代,朱标看到父亲的表情后,内心闪过一丝愧疚,但为了自己的重生计划又坚定了自己的态度,目光灼灼,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这突如其来的强硬,让朱元璋心中疑惑更甚。“”这孩子,莫不是病糊涂了?
“诸位太医,”朱标的目光扫过众人,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你们可知‘生命在于运动’?可知‘饮食均衡’的重要性?”他开始侃侃而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释养生之道,从呼吸吐纳到饮食调理,说得头头是道。
太医们从最初的不屑,到疑惑,再到震惊,最后一个个都像被点了穴般,呆立当场。朱标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仿佛看到了重塑大明,走向盛世的希望。
“张公公,”他转头吩咐道,“去库房取……取孤珍藏的五谷杂粮,还有,吩咐御膳房,以后少油少盐,荤素搭配,懂?” 张公公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应声而去。
消息传得飞快,没一会儿,王尚书就火急火燎地赶来了,老脸涨得通红:“太子殿下,您这……这是胡闹啊!祖宗之法不可违,岂能听信这些旁门左道!”
朱标淡淡一笑:“王大人,何为旁门左道?食五谷杂粮,调理阴阳,强身健体,这可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祖宗之法亦需与时俱进,若一味死守,我大明如何能长治久安?如今我有新的养生之法,能让我身体强健,日后更好地治理国家,难道这不是对祖宗最大的敬重?”一番话,说得王尚书哑口无言,只能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些年轻的太医,原本就对朱标的新奇理论颇感兴趣,如今见太子如此坚持,便也跃跃欲试。
在朱标的指导下,他们开始着手准备新的药膳和调理方案。看到这一幕,原本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禁有些动摇。
难道,太子真的……
然而,刘御医表面上恭敬地应承着,背地里却偷偷减少了药方中几味关键药材的剂量。
这一切,都被心思缜密的张公公看在眼里。他悄悄走到朱标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朱标原本带着笑意的脸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好一个刘御医……”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危险的气息。
“刘御医,”朱标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孤的药方里,黄芪和白术的剂量,似乎与孤的要求有所出入啊?莫非是王御医觉得,孤这东宫,连几味药材都用不起了?”
刘御医脸色一变,连忙跪下:“太子殿下明鉴!微臣不敢!这药方乃是按照祖上传下来的古法配制,绝无半点虚假!”他心中暗骂:这病秧子太子,何时变得如此精明了?
“古法?呵呵,”朱标冷笑一声,随手拿起一本医书,此时周围人的目光聚焦在那本书上,朱标缓缓地翻开那本《本草纲目》,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每一页的翻动仿佛都在敲打着王御医的心,翻到其中一页,“《本草纲目》上记载,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二者合用,确有奇效。但用量过多,则会适得其反,反而伤身。刘御医,你确定你用的,是‘古法’?”
刘御医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强作镇定道:“太子殿下博览群书,微臣佩服。但这药理之事,岂是一两本书就能说明白的?微臣行医多年,经验丰富,太子殿下还是安心调养,莫要……”
“莫要质疑你的医术?”朱标打断他的话,眼神如炬,愤怒地斥责道:“孤重生一次,决心不容你等轻易破坏,孤要改变命运,让自己活下去,让大明走向盛世,你却在孤的药方上动手脚,是何居心?”周围的宫女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