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07章 改革启新程,旧碍初现形

第107章 改革启新程,旧碍初现形

就在这时,囚车队伍刚好经过鼓楼。一阵狂风骤然刮起,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而刚刚粉刷一新的商税告示竟也未能幸免,在狂风的肆虐下突然被掀翻在地。那张原本醒目的告示在风中翻滚飘荡,最终消失在了茫茫雾气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站在高高的城垛之上的朱标,正全神贯注地数着囚车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车辙印。突然间,他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异常一般,伸手按住了腰间的玉带。原来,一直深藏于玉带之中的那张海图,不知何时竟然多出了一道细如发丝般的裂痕。这条裂痕虽然细微,但却如同一条狰狞的蜈蚣趴在海图之上,让人看了不由得心生寒意。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只有更夫的梆子声偶尔打破这份宁静。负责夜间巡逻的锦衣卫们手持火把,步伐整齐地行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当他们行至朱雀桥时,其中一名眼尖的锦衣卫突然发现桥下有半截闪烁着寒光的断箭。

这截断箭引起了锦衣卫们的警觉,他们迅速将其捡起仔细查看。只见箭头处淬着一种诡异的毒液,而这种毒液竟然与之前钉在《商税新则》上的一模一样!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箭尾处却缠绕着只有翰林院才能使用的特供澄心堂纸。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梆响之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太子朱标听闻消息后,面色凝重地拎起这支染有毒液的断箭,匆匆赶往藏书阁。月光如水般透过窗棂洒入室内,照亮了宋濂平日里常坐的那个蒲团。就在这时,朱标惊讶地发现蒲团上竟然留下了半枚带有墨迹的指纹。他凑近一看,心中不禁一惊:那墨色分明是来自御书房特供的松烟墨!

再看手中的箭尖,在清冷的月光照耀下泛着幽幽的青芒,仿佛散发着致命的危险气息。朱标不敢掉以轻心,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块洁白如雪的鲛绡帕,轻轻地将箭头包裹起来。然后,只听“喀嚓”一声脆响,朱标果断地折断了淬毒的部位。

正当朱标思索着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真相时,忽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有节奏的叩门声——两长一短。紧接着,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原来是宋濂到了。随着房门被缓缓推开,宋濂踏入殿内,他脚下的鹿皮靴不经意间碾碎了地上的三片金黄的银杏叶。

“殿下可知隋炀帝开运河的典故?”老学士那根历经岁月沧桑、已然微微泛黄的竹杖,轻轻地点在了蒲团上的墨痕处。他那如枯树皮般粗糙的手指缝里,依然沾染着些许松烟墨,仿佛这些墨渍见证了他一生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只见朱标面色凝重地将一支折断的箭矢猛地拍在了那本厚重的《农政全书》之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瞬间惊得压在书页之间的蝗虫标本振翅飞起。朱标声音低沉地说道:“先生教孤读史之时曾经讲过,当时灾区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悲惨境地。”

就在这时,屋内的烛火毫无征兆地发出一声突兀的爆响,像是被什么神秘力量惊扰一般。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出老学士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和朱标紧皱的眉头。

宋濂的喉结在他那松弛下垂的皮肤之下缓缓滑动,目光随着朱标的动作看向了那封被太子用断箭挑开的关于东南水患的奏报。只见折子打开后,密密麻麻的“饥”字仿若潮水一般汹涌而出,争先恐后地从纸页间涌出,张牙舞爪地啃噬着那张散发着淡淡檀香气息的檀木案几。

紧接着,朱标又甩手抛出一封染着鲜艳胭脂颜色的密信,愤愤不平地说道:“刑部昨日收押的那个扬州知府,竟然胆大包天,竟敢挪用朝廷下发的赈灾银两去供养自己多达十二房的外室!”

五更时分,那清脆而又急促的梆子声,仿佛一把锋利的剑,轻易地刺破了糊在窗户上的薄纸。屋内的宋濂猛地从睡梦中惊醒,他下意识地伸手抓向案几上那张被盐渍浸染得有些发黄的海图。

借着微弱的烛光,宋濂用他那双干枯如树枝般的手指,颤抖地点在了泉州港的位置上,声音略微沙哑地说道:“水手们传回来消息,那些红毛番人的炮舰竟然已经悄悄地摸到了吕宋岛附近!”

就在这时,天边的第一缕晨光照进了这间阴暗的藏书阁,像是一把金色的利刃,瞬间将黑暗切割成两半。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光亮并没有给宋濂带来多少喜悦,反而是让他一个踉跄,手中的竹杖也随之失去控制,一下子就撞翻了放在一旁的青瓷笔洗。笔洗中的墨汁溅洒出来,在地上形成一片漆黑的污渍。

站在一旁的朱标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了险些摔倒在地的宋濂。当他的掌心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