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要守护好大明的万里河山,还要保护好自己的亲人以及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黎民百姓。于是,他郑重地点头回应道:“父皇放心吧,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必保我大明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就在此时,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侍卫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匆匆跑进殿内,单膝跪地抱拳施礼后高声喊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此刻正在宫外求见,声称有万分紧急的军情需要当面禀报......”
话说那燕王朱棣,身穿着一袭黑色的战袍,迎风而立于宫门外。凛冽刺骨的寒风吹拂而过,战袍随风舞动,发出猎猎声响。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双眸之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只见他手挽缰绳,稳坐马背之上,身后紧跟着三千名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的燕云十八骑。这些骑士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他们胯下的战马奔腾不息,马蹄翻飞间扬起滚滚尘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一般,沿着官道向着遥远的边疆方向急速驰骋而去。
“弟兄们!”,朱棣高举马鞭,声如洪钟,响彻云霄,“瓦剌贼子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皇和太子殿下信任我们,将这平叛卫国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当如何?!”
,!
“杀!杀!杀!”三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震天,仿佛要将这寒冷的空气都撕裂。
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他要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瓦剌人知道,大明的铁骑,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挑衅的!
“传令下去,全军加速!”,朱棣厉声道,“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边疆,让那些瓦剌贼子知道,什么叫做雷霆之怒!”
在前往边疆的路上,朱棣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兵贵神速,但也不能盲目冒进,他命令斥候四处侦查,随时掌握敌情。
同时,朱棣也在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战术,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报!”,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燕王殿下,前方发现瓦剌游骑,约莫百人左右!”
“哼,区区百人,也敢在我大明境内撒野!”,朱棣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就地设伏!我要让这些瓦剌人有来无回!”
很快,三千燕云十八骑便在道路两侧隐蔽起来,他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不多时,一支百人左右的瓦剌游骑出现在视野之中。
他们衣衫褴褛,面色狰狞,手中拿着弯刀和弓箭,一边前进,一边肆无忌惮地抢掠着沿途的村庄。
“放箭!”,朱棣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发,如同骤雨般倾泻而下。
瓦剌游骑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遭到伏击。
“杀!”,朱棣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的马鞭挥舞如风,每一次抽打,都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燕云十八骑紧随其后,如同虎入羊群,将瓦剌游骑杀得溃不成军。
仅仅半个时辰,战斗便结束了。百余名瓦剌游骑全部被歼灭,无一幸免。
“打扫战场,继续前进!”,朱棣冷冷地说道,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而,就在朱棣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气势如虹的大军沿着既定路线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之时,一封神秘且至关重要的密报如飞鸟传书一般,迅速被送到了远在京城的太子朱标的手中。
“殿下,此乃锦衣卫加急送来的密报,请您过目。”一名侍卫恭恭敬敬地将密报呈递给朱标,并压低声音说道:“据探子回报,胡惟庸余党近来行动异常活跃,常常昼伏夜出,行踪飘忽不定。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似乎正在与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暗中接触,其行为举止甚是诡异,行迹极为可疑。”
朱标听闻此言,面色凝重地接过密报,匆匆扫了几眼之后,眉头便紧紧皱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他喃喃自语道:“身份不明之人?这究竟会是何方神圣呢?”此刻,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让这位一向沉稳冷静的太子也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局势的剧变。这些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到底怀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又为何要与胡惟庸那些早已失势的余孽相互勾结?一连串的问题如同乱麻般缠绕在朱标的脑海里,令他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沉默片刻后,朱标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只见他双手握拳,用低沉而冰冷的嗓音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