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怒骂道:“好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好一个釜底抽薪之策!此等阴险狡诈之手段,实在令人发指!”
朱标猛地将信纸撕成碎片,扔在地上。看来,这股隐藏势力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准备与他鱼死网破了。
“殿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东宫侍卫问道。
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传我的命令,让锦衣卫全面戒备,严防死守,务必确保京城的安全。”
朱标慢慢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动作轻缓却带着一种决然。他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那扇雕花窗户。窗外,夜空如墨,繁星点点闪烁其中,仿佛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大地。
朱标的目光穿越窗棂,落在那遥远天际的星辰之上。那些星星或明或暗,如同人生路上的种种际遇和挑战。此刻的他深知,自己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雨,而他必须要做好最充分、最周全的准备,去勇敢地迎接这狂风骤雨的洗礼。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再次传来了侍卫低沉而恭敬的声音。朱标的心头猛地一跳,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这么晚了,究竟是谁会前来找他呢?而且还是在如此敏感的时候。
“让他进来吧。”尽管心中充满疑惑,但朱标依然保持着冷静与镇定,淡淡地吩咐道。
随着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缓缓走了进来。来人正是姚广孝,只见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袍,步伐轻盈而稳健。走近朱标后,他双手合十,向着朱标深深行了一礼。
“殿下。”姚广孝的声音平静而温和,然而在这平静之下似乎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朱标微微点头示意,看着眼前这位神秘的高僧,开口问道:“大师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相告?”
姚广孝抬起头,凝视着朱标的双眼,沉默片刻后才缓缓说道:“殿下,贫僧今夜观天象时,发现紫微星竟黯淡无光,此乃不祥之兆啊!”说到此处,他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大师但说无妨,究竟这意味着什么?”
姚广孝轻叹一口气,语气凝重地说道:“殿下,依贫僧所见,恐您身边有人心怀不轨,对您不利啊。还望殿下多加留意,切不可掉以轻心。”
话毕,姚广孝再次向朱标行了一礼,随后便转过身去,脚步匆匆地离开了房间。留下朱标独自一人伫立在窗前,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标望着姚广孝离去的背影,眼神变得更加复杂。
小心我身边的人?
姚广孝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这股隐藏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他的身边?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一凛。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的肩上,扛着整个大明的命运。他缓缓起身,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毛笔,蘸饱墨汁,在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完之后,朱标放下毛笔,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而他,将会是这场戏的主角。他要让这股隐藏势力知道,在大明王朝,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殿下,查到了,李祺死前,曾经秘密会见过一个人。”
东宫侍卫再次来报。
“是谁?”朱标问道。
“是……”侍卫犹豫了一下,缓缓说道,“是汉王殿下。”朱标眼中精光一闪,汉王朱高煦?
他这位二弟,向来野心勃勃,觊觎储君之位已久。
只是,他与李祺,与胡惟庸的余党,又有什么瓜葛?
“继续监视汉王府的一举一动,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朱标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他并未立刻下定论,朱高煦的嫌疑固然最大,但幕后黑手狡猾至极,绝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破绽。
也许,这仅仅是他们抛出的一个烟雾弹,意在混淆视听。
朱标决定将计就计。
他授意东宫属官,暗中散布消息,就说李祺临死前,留下了一份关于汉王朱高煦谋反的血书,藏在京郊的一处破庙之中。
消息一出,京城暗流涌动。
汉王府自然也听到了风声,朱高煦暴跳如雷,一面派人四处搜寻所谓的血书,一面又急于撇清与李祺的关系,举止反常,更加引人注目。
与此同时,那些与李祺有牵连的旧势力残余,也坐不住了。
他们原本指望李祺能从中斡旋,助他们东山再起,如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