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的沙沙声。
朱棣与蓝玉接过密函,仔细阅读。随着目光的移动,两人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陛下,末将愿率兵出征,将那些北方蛮夷杀得片甲不留!”蓝玉率先请战,声音洪亮,充满了自信。
朱棣则显得更加沉稳,他仔细分析着密函上的情报,沉声道:“陛下,此次也速迭儿来势汹汹,显然是有备而来。边疆守军在初期交战中已经落入下风,情况不容乐观。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摸清敌人的虚实,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
朱标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最欣赏的就是朱棣的这份冷静和沉着。前世的历史经验告诉他,也速迭儿虽然勇猛,但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抓住他的弱点,就能一举击溃敌军。
“朕意已决,命征北大将军朱棣为平北将军,总领各路兵马,负责抵御北方残余势力。蓝玉为副将,协助朱棣将军作战。”朱标目光如炬,扫视着两位将领,“朕要你们务必守住边疆,不让那些蛮夷踏入我大明国土一步!”
“臣弟(末将)遵旨!”朱棣与蓝玉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朱标几乎足不出户,一直都在皇家书房里研究地图和兵书。他凭借着六百年的历史见闻,对北方残余势力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弱点等都了如指掌。
“也速迭儿此人,虽然骁勇善战,但刚愎自用,喜欢孤军深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歼灭。”朱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向朱棣和蓝玉详细讲解着自己的作战计划。
“陛下,末将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示敌以弱,将也速迭儿引诱到预设的战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对其进行合围。”朱棣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蓝玉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朱标的作战计划确实精妙。而且他也知道朱棣的军事才能远胜于自己,所以只能暂时压下心中的不满,听从指挥。
朱标的计划是,由蓝玉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从正面牵制也速迭儿的主力部队。
同时,朱棣则率领另一支部队,绕道敌后,切断其退路。
一旦也速迭儿陷入包围圈,两支部队便同时发起攻击,将其彻底歼灭。
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朱标还特意叮嘱朱棣和蓝玉,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援。他深知,只有兄弟同心,才能其利断金。
“此战关系到大明的安危,朕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不负朕的期望。”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请陛下放心,臣弟(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大明江山!”朱棣与蓝玉再次齐声应道。
几天后,边疆传来消息,也速迭儿率领的北方残余势力已经逼近长城。烽火台上狼烟滚滚,警报声响彻云霄。
“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朱棣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黑压压的敌军,
蓝玉率领的骑兵率先冲出城门,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两军瞬间厮杀在一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与此同时,朱棣则率领另一支部队,悄悄地绕道敌后,准备给也速迭儿一个措手不及。战鼓声,呐喊声,兵器碰撞声,汇聚成一首震耳欲聋的战争交响曲。
朱棣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左冲右突, 如入无人之境。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奔而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将军,不好了!我们在西北方向发现了一支敌军,正向我们这边包抄过来!”
朱棣闻言,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一定是也速迭儿的阴谋。
“传令下去,分兵抵挡敌军的包抄。务必坚守阵地,等待蓝玉将军的支援!”朱棣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战斗。
然而,敌军的攻势实在太猛烈了,明军的防线开始出现松动。
“将军,我们快顶不住了!”一名士兵满身血污地跑到朱棣面前,声嘶力竭地喊道。
朱棣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敌军,心中焦急万分,但脸上却依旧镇定自若。他深知此时若自己乱了阵脚,军心必乱。
“传令下去,所有士兵, 跟随我冲锋陷阵,杀出一条血路!”朱棣拔出腰间的佩剑,高声呐喊道。
“杀!”士兵们齐声响应,士气大振。
朱棣一马当先,冲向敌军。他手中的长剑挥舞如风,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在他的带领下,明军奋勇杀敌,将敌军的攻势暂时遏制住。
然而,敌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明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马蹄声。
“是蓝玉将军的援军来了!”一名士兵兴奋地喊道。
朱棣闻言,精神一振。他知道,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