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纵虎嗅花 > 分卷阅读143

分卷阅读143

,被乡民们鄙视,但李明月就是命好,有贵人相助。

“她家没亲戚吗?”

“都不来往了,杨金凤跟亲闺女都不来往,哪有啥亲戚?”

“怎么和女儿也不来往?”

“还能为啥,为钱的事,杨金凤卖个豆腐不易啊,她家原先还有个小子,喂火腿肠噎死了,小孙女也送人养了,家里拢共她一个人出力,没旁人啦,明月那小妮儿能念出来真是老陵的事。”老头子一副勘透此间真相的样子,带点得意,赵斯同为他再点一只烟,他便诚惶诚恐,“有劳,有劳。”

赵斯同始终是笑脸,他听到任何人间惨事都绝不动容,这样的事,刺激不了他的情感,他把剩的烟留下,老汉们受宠若惊,目送他老远。

明月的家,叫两扇旧黑木板门挡着,自然无人,土墙上爬满丝瓜,顶着黄花,也有梅豆,墙叫这两样覆盖住了。尘土弄脏了赵斯同的鞋,他跺垛脚,走了一段小路,转到大路上,出了庄子,眼界再次陡然一宽,远远见所谓的东湖地里站着人,据说里面有明月的奶奶,哪里有湖呢?赵斯同对这些称谓,感到莫名,他辨认片刻,一个瘦的、黧黑脸面的老年妇人,跟在人后头,像在商量什么,她跟得紧,前头那人叼着烟,一直在摆手。

赵斯同冒着烈日,眯眼看了会儿,风是热的,卷起路旁树枝扫到脸上,他退几步避开,尘土飞扬,这儿真够脏的。

回城后,有段路非常堵,全是学生,赵斯同才发觉是高考时间。赵斯同请书记的一号大秘吃饭,还有陪同的几人,气氛很融洽,但事情却还没落实,这秘书非常鸡贼,一直跟赵斯同打太极,此人看着是铜墙铁壁,他当然不信。

大约九点回酒店时,碰上李秋屿,赵斯同笑着拦他:“师哥看样子要回家了?什么时候,请我到家里坐坐?”

李秋屿说:“家里条件比不上这儿,怕寒酸到赵总。”

赵斯同道:“不是这个原因吧,这两天高考,你得忙着照顾小侄女。”

李秋屿说:“不如你慷慨,我只照顾一个孩子,你都捐大楼了。”

赵斯同十分赞同:“我一直都关心祖国的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花朵。”

李秋屿走下台阶:“斯同楼不错。”他没打算跟赵斯同鬼扯,他要回家。

赵斯同对着他背影说道:“师哥,人生的新乐趣是小姑娘吧?”

风吹得李秋屿头发乱了,扎进眼睛,他回头,看看赵斯同,两人隔着点距离,赵斯同笑着,李秋屿又退了回来,他走近赵斯同,一伸手,慢慢从他领口那拈住根什么东西,赵斯同不知道。

他都取下了,赵斯同还是不认识。

一根短短的麦秸,又亮又滑,是跟着收割机飞出来的。

李秋屿已经预料到他会去调查明月,这根麦秸,不过是证据。

“认得这什么吗?”李秋屿含笑。

赵斯同说:“什么玩意儿?”

李秋屿轻描淡写:“麦秸,小麦的杆,能听懂吗?”

两人目光对上,赵斯同知道他知道了,他也知道自己知道他知道了。

“师哥,我这么煞费苦心,改天记得请我吃饭。”赵斯同笑眼闪动,在嶙嶙夜幕下像吐信子的蛇头。

李秋屿淡淡瞥他:“一定。”

赵斯同目光追着他:“我一直怀疑,你念法学,就是为了学会怎么完美犯罪的,现在看,是不是验证了?”

大学的时候,李秋屿是法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他偶尔也去数学系物理系旁听,据说,他曾经理科成绩比文科成绩还要好。

他独来独往,神秘孤僻,赵斯同非常愿意跟他共享什么秘事,但很明显,李秋屿不愿意,他像个孤儿,从不谈及自身家庭、过去,像是没存在过,他这么个人凭空而来。

他沉默时,恰如他喜欢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主人公,神经正像纤细的蝴蝶振翅。赵斯同是他身边唯一熟读各类人文作品的人,两人交流过,甚至算得上愉快,他为能探究到李秋屿的心灵一角感到振奋。他频繁去法学院旁听,为的是观察李秋屿,他靠着惊人的观察力,还是看出些东西。比如,他经常跟李秋屿说些自己有悖常情的大胆想法,一些说出来,会吓到别人的东西,李秋屿都很淡然,他一点不惊讶,也不会批判,他似乎什么都能接受,这让赵斯同天然亲近他。

他发现李秋屿喜欢研究犯罪,尤其是些模棱两可,难说是非,很复杂的案件。李秋屿设计过一场辩论,主题是假设有个实验场,完全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法则将会是什么。

设计者没有参与发言,只是看着同窗唇舌激战。善恶的争论,无始无终,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