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东风不与周郎顾 > 第2章 朝争

第2章 朝争

翌日清晨,熹微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床榻之上。周昀缓缓从睡梦中醒来,身旁的小乔仍在沉睡,她的容颜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愈发娇柔动人。回想起昨晚的旖旎,那毫无瑕疵的娇体在眼前若隐若现,周昀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情报曾言,她自幼便被培养成杀手,可为何她的手上不见一丝粗茧,身上也寻不到半点疤痕,举手投足间更是毫无江湖气息?我安插在曹豹身边的暗子,深受其信任,传递的消息断不会有假,此事必定暗藏玄机,看来还是得找机会试探她一番。

“来人,替我更衣。”周昀轻声唤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晨起的慵懒与沉稳。侍从为他穿戴整齐,他整理好衣冠,阔步迈出房门。

宫外,街市已渐渐热闹起来,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传入耳中,可周昀却无心欣赏。魏国十万铁骑压境,边境局势岌岌可危,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他快步走向宫门,步伐坚定而急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面见太后,共商御敌之策 。

吴国·建邺宫

建邺宫中,雕梁画栋间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大殿之上,群臣分列两旁,气氛凝重而压抑。

孟洪,这位历经三朝的元老,缓缓站出身来。他身姿虽已略显佝偻,可眼神中依旧透着久经岁月沉淀的精明与深沉。此刻,他抱拳向太后行礼,声音沉稳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后,魏国如今势力强盛,如日中天。我吴国在与西蜀一战后,先帝不幸驾崩,幼主刚刚登基,当下正是稳定朝局、休养生息的关键时期,万万不可与魏国正面交锋。依老臣之见,和谈才是当下的上策。”

孟洪身为孟太后的父亲、孟乔的生父,又是周昀的岳父,在朝中位高权重,他的这番话仿若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以孟家为首的一众世家大族纷纷出言附和,此起彼伏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太后娘娘,孟太傅所言极是,老臣谋国,和谈实乃当下保全吴国的良策啊。”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太后,等待着她的决断,大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留下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 。

建邺宫的大殿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太后微微颔首,神色间尽显忧虑:“太傅所言,本宫自然明白。只是先帝临终托孤于周大都督,曾言政事可问太傅,兵事则需仰仗大都督。昨日大都督新婚告假,如今事态紧急,即刻派人请大都督进宫商议。”

太后话音刚落,殿外便传来太监尖细的嗓音:“大都督,到——”

只见周昀阔步迈入大殿,身姿挺拔,气势不凡。他大步上前,在殿中稳稳站定,对着幼帝与太后恭恭敬敬地叩拜行礼:“太后,陛下,魏军压境,臣已收到线报,特来殿前,与诸位共商御敌之策。因来迟一步,还望陛下和娘娘恕罪。”

太后微微抬手,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大都督心怀天下,日夜操劳,何罪之有?如今局势危急,不知大都督对当前形势作何判断,我吴国究竟是该战,还是该和?”

周昀神色坚定,目光炯炯:“当战!魏国狼子野心,曹豹更是一代枭雄,和谈不过是与虎谋皮。当年百越便是前车之鉴,一旦示弱求和,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臣以为,应即刻筹备粮草,调集楼船,凭借长江天险抵御魏军。魏军向来不善水战,只要我军部署得当,此战必胜!”

“大都督莫要口出狂言,如黄口小儿一般!”孟洪闻言,顿时怒目圆睁,厉声喝道,“这一战若打起来,劳民伤财不说,就算侥幸取胜,我吴国也必将元气大伤,多年难以恢复。”

周昀毫不退缩,向前一步,据理力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江东儿郎,个个皆是热血好汉,何惧一战?眼下若不奋起反抗,日后魏国必定得寸进尺,我吴国的大好河山、万千百姓,又将置于何地?”

建邺宫中,气氛剑拔弩张,孟洪与周昀的争论还在耳畔回响。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神色凝重却又透着果决。她轻轻抬手,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太后缓缓开口:“太傅和大都督所言,皆有其考量。但本宫以为,此战当打。吴国自太祖开基立业,偏安江东,可江东儿郎,从无贪生怕死之辈。祖宗的基业,一寸都不能丢,若此刻退缩求和,日后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太后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鸣响,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孟洪听闻,顿时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心中愤懑难平,暗暗想着:妇人之见,如此冲动,吴国怕是要亡在这两人之手!

孟太后似是察觉到了父亲的情绪,无奈地轻轻一笑,心中暗自思忖:父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