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丝丝的。
“真的没有,再说了,若是真的有,直接看都能看出来了,还能让你这样摸?”
丁宝珠撇嘴吐槽道。
徐晔看向自己的手,立马就收了回去,煞有介事地轻咳了咳,结巴道:
“好、好吧,那就起吧。”
不过因为今天不用那么急去灶房做准备食材,也不用摆摊,丁宝珠难得放松了一次,在桌边对着镜子,慢慢梳着头。
徐晔则是很快就穿上了衣鞋,扎了头发,见丁宝珠还在梳髻,思索片刻后问道:
“既然你今天不出去摆摊,那要不咱们去镇上看看吧?正好我也有了蛇油了,还能再去卖一波。”
丁宝珠想着自己的食材也不多了,确实也能够再去镇上瞧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应该可以去油纸店里,拿订做的纸盒了。
于是她立刻把髻扎好,起身道:
“好,那我们吃完早食就去吧!”
徐晔勾起唇角道:
“你都不急,我还急个啥,等雨小一点了再出发吧。”
徐家好像并没有伞,毕竟一把正经的油纸伞,对于村里人来说还是不便宜的。
更何况村里用的最多的,还是蓑衣和斗笠。或者是没什么急事的话,就等雨停了,雨小了再出门,也是一样的。
丁宝珠去灶房准备早食,今天不用那么急着出门,就准备做面食吃。
因着这段时日,她每天早上都要炸油条,所以家里时常备着面粉。
偶尔家里做其他面食,自己吃也会用到,村里可没有几户人家,能够想吃到白面就吃上白面的,所以如今丁宝珠不管从外面买了什么食材回来,家里人都不会多说什么。
但是如此一来,原先家里的荞麦面粉,倒是放置在一旁无人问津了。
丁宝珠打开那袋子看一看,又比划比划,这些剩下的荞麦面粉,倒是够一家人早上吃的了,就全部舀出来,准备做手擀面。
说干就干,丁宝珠马上找了个盆出来开始和面。
只是光靠荞麦面粉,这面团有点难和,所以她仍然是在里面加了一些白面,添了适量的水,便又取来筷子开始搅拌起来。
盆里的面渐渐成了絮状,接着又成了小块儿,这时候就可以上手了。
丁宝珠便又把面和成了面团,再放在盆里醒上一刻钟。
李银屏这时进来,见到那个大面团,便问道:
“晔儿媳妇,你这是要烙饼子么?”
丁宝珠进门前,徐家吃得最多的就是米和饼子,这俩做着容易。
不过相对应的,也吃得格外简单,还是前者进门来了,才逐渐有所改善的。
也就是说,徐家起码还是有擀面杖这个工具的。
丁宝珠摇摇头道:
“不呢姨母,我准备做擀面条。”
“哦?你还会擀面条?”
李银屏稍稍惊讶道。
毕竟村里人还是吃米多,不大愿意从头做面食,做买卖的除外。
饶是李银屏,也不过就会烙个饼子,就是村里其他上了年纪的妇人,也不能说自己做面食很好。
没想到丁宝珠年纪轻轻就会擀面,而且她下意识觉得,那味道会不错。
“会一点,就是不常做,我看那面粉就剩这一顿了,想着干脆做了好了。只是不知道你们要吃热面,还是冷面?”
“这天还没热到那个份上,而且外头还下雨呢,就吃热面吧。”
李银屏没有细看,便说道。
这个时节还不像以后那天气,就连下雨都像是在下开水一般,冷不丁大早上落了场雨,还真带来了一抹凉意。
丁宝珠答应了,趁着醒面,她又去找来些自家晒的香菇干、木耳干给泡了。
最近徐晔经常上山,上了山就少不了采集各种山珍,而香菇、木耳之类又是最为常见的。
也不知摸去了哪里,时不时就能采到大半筐回来,一时吃不完,也就先晒成干了,反正现在天气热,阳光也足。
接着她又拿了一块里脊肉来,这恰好是最后一块儿肉了。
丁宝珠把它切成了肉丝,再拿了一颗白菜,同样切丝,泡好的香菇木耳,则是继续切丝。
就在这时,那面团也醒好了,丁宝珠移到案板上接着揉面。
直将那面团揉得触感更细更薄了,再拿起擀面杖,擀成均匀的宽大面皮。
最后再依次叠起来,用刀切成一条条的,展开来,就是粗细长度相等的荞麦面条了。
撒点面粉在上面,丁宝珠又起锅,预备着做卤子。
锅里先炒肉,把肉丝给煸黄了,虽然里脊肉是瘦肉,可好歹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