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
“很、好、捏~”
“好了,别闹了,快看!”
“再说最后一句,你们看叶子姐是不是又变美了!”
叶又绿打第一棒已经成为了惯例。
她的起跑爆发力强悍得无与伦比,每次起码保底来一个五抢二。
有时候出了第一弯道就能抢到第一个道次。
她伸手,笑意盈盈地和观众致意。
叶又绿已经俨然是中国短道速滑女子领军人物,即便被王弘等自媒体写成了恃美行凶,也丝毫不会动摇她的地位。
虽然她在这一届的五百米赛场上已经不具备绝对的统治力,但还是拼到了一块铜牌。
作为老将,站在最需要爆发力的短距离赛场上,她虽然体能下降、反应力没有从前敏锐,但是,周七河安排停赛了一年,为她设计了技改。
是的,在职业生涯的末尾,叶又绿作为一个已经取得成功的运动员,她开始了技改。
接受技改这个决定只花了五分钟。
但是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但是叶又绿在27岁仍然选择了技改。
“我们来看一下叶又绿即将为大家呈现的技改效果吧!”
姜晓婷翻阅着最近的混接成绩,抓紧时间给大家介绍着:“看起来,今天周七河是启用了一套非常少见的阵容啊。
其实近两年,我们国家队经常派出的混接阵容有两套,都是用小将打主力的。
由于叶又绿技改,季锋低谷,原本的女接队友池圆圆在上一年最终因为严重的伤病选择退役。
男队那边,由于陈业昂的休赛,他的竞技状态受到了很大影响,复出之后也没有拿出足够的成绩。
所以上个周期的混接阵容,已经很久不出赛了。”
“叶又绿、季锋、江为止三个老将,搭配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林源,这是一套很旧中带新的阵容,很少见。”
“林源谁啊?”小喇叭不太记得这个人。
倒是一个新入坑的粉丝,记忆犹新,道:“是之前世界杯补位齐择的那个人吧。”
前段时间世界杯德累斯顿分站赛,齐择因为伤病退赛,最后临时上阵了一个叫林源的新选手,才十七岁。
初出茅庐,并不算特别亮眼的成绩。
所以不被人记得也无怪乎。
而林源却一脸淡定。
“阿源紧张吗?”
上场之前,齐择这么问他。
林源摇摇头:“有啥好紧张的?”
“儿子你高兴吗?”
妈妈也这样问他。
毕竟新出战就得到这么好的机会,多少人都羡慕不来。
林源也摇摇头:“没啥高兴的,也没有不高兴。”
他天生情绪缺乏,这也许是个好事。
比如现在,他在赛场上,满脸坦然,一丁点紧张都没有。
——可是他刚因为肢体碰撞而被迫降速,不幸从第一名掉到了第四位……
没事没事,不慌不慌,挺好挺好。
林源埋头蹬冰,脸上依旧是……很坦然。
他坦然了,观众着急了。
*
“败局已定。”
王弘在自己的微博写下这句话,作为长篇大论的开头。
“周七河毕竟是女人,不够理智,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情怀去选择阵容。
明明这个赛季涌现了很多小将,但是周七河还是一言堂,启用了一套又老又新的班底去打混接。
叶又绿的心早就不在短道了,她经常去参加的综艺节目热播,整个人就想着赚快钱。
季锋毕竟老了,而且还是个长距离选手,根本不适合玩混接这种爆发性极强的项目。
至于江为止,他早就没心气儿了,一个运动员没有野心,就没有前途。
至于林原嘛——初出茅庐,实力不足,一上场就发生碰撞。”
王弘一边看着比赛,一边敲键盘抢热点。
这是他单干的第三年。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王弘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认为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浪潮。
他辞职了,带着前1台记者的光辉,运营起来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公知虽然有点落伍了,但是王弘会抓热点呀。
他的一些撰文都得到了破十万转。
王弘觉得自己还是蛮成功的——虽然被骂了不少,但是,那都是嫉妒呗。
自媒体的精髓就是抢热度。
王弘抓紧时间,飙起了手速,先发出来一条长微博,抨击短道速滑队的排兵布阵。
就得抢先,等结局出来了再跟热点,那有什么意思。
提前发,等验证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