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海底捞很赚钱,麦当劳很赚钱,这些都是实体店啊,你先别着急,你所看到的只是在眼前这个阶段的现象,而我说的是站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衡量事情,说通俗点,就是麻将还没有打完,你口袋的钱还不知道是谁的钱,记住,谁能赚到最后的钱,谁才是高手,否则你以为赚到的钱,可能只是在你口袋玩了个到此一游,就不见了,我一个朋友做服装店的,做了很多年还是没钱,我问她,你的钱呢,她说进货了,我说货呢,她说卖钱了,我说钱呢,她说又进货了,这就是个无限循环,很多人对做生意都有个误区,她认为一件衣服进货50,卖500,就是高利润生意,这是大错特错的,这个利润只能算毛利,因为你还需要支付很多杂费的成本,比如房租,而房租不是一直不变的,店铺租金会越涨越高,这是必然的,还有三年后店铺旧了,你还要装修吧,而装修材料和工人三年后一定会更贵,再有你的员工成本,未来请人的工资一定会越来越贵,再有库存成本,你进来的货不是全能卖出去的,卖不出去的那部分就是成本,以上这些成本全都要摊到你卖这一件衣服的成本里,那还只是进货的那50块吗?所以实体店这类生意很难做大。最多是赚个生活费。举个例子,你见过中餐做的很大的上市公司吗?几乎没有,海底捞虽然上市了,但今年一场危机,就亏了10个亿,连西贝这么大的餐饮连锁,老板都疾呼公司现金流只能支撑3个月,就是成本太高,那到底啥是高利润的生意呢?真正高利润的生意,指的是,无论客户增加多少,销售额增加多少,但你的成本基本不变,这就是好生意,套用这个公式,微商就是好生意,因为你服务500个客户和服务5000个客户,成本基本不会增加,反正都是在手机里服务,大不了多买一台手机,但是实体店如果从500个顾客暴增到5000个顾客。你的店装不下了,要么扩大要么开新店,另外还要多找10个员工吧,看似业绩增长了,但你的成本也增加了,最后算下来发现,摊子很大,但还是赚不到钱,就是因为成本无法控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餐饮奶茶品牌,自已不开很多连锁店,而是到处招加盟。因为这样就把成本丢给了对方呀,而他自已呢,招多少加盟他都没有成本的增加。从这些角度讲。短视频就是好声意,理发就不是。培训就是好生意,健身房就不是。卖饲料的是好生意,养猪就不是。做保健品是好生意,开按摩店就不是。你现在做的事,是好生意吗?
6:合伙做生意,千万别犯这3个错。
很多人合伙做生意,都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初期,同心同德,中期,同床异梦,后期,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其中主要有3个坑。
第1个坑,以感情合伙,几个好兄弟过去关系不错,然后就酒一喝,胸脯一拍,就开始合伙做生意,5个兄弟,每人平均20股,开干,这样的合伙基本必死无疑。因为股份平均,就代表没有老大,没有能拍板的决策者,每个股东都认为自已是老板,导致谁都管不了谁。啥事都要大家拍板决定,甚至买个扫把,都要全体股东同意。有一个股东有意见,都无法执行,内耗极其严重,同时因为相互无法管理彼此,就会出现有活往后缩,有钱争着抢的局面。过去大家是好兄弟,是以谈感情为核心,现在大家合伙创业,要以谈钱为核心。但感情谈多了,就是一种障碍,都不好意思谈钱,结果在利益分配和分工上,搞得不清不楚,大家记住,股份绝对不能平分,一定要有一个大股东做老大,扑克牌都有大小王。公司里,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但角色与角色是不能平等的,如果每个角色也追求平等,公司一定会乱。
第2个坑,股东没有岗位工资,很多人在一起合伙做生意,觉得大家都是股东,应该都有自觉性,大家一起努力干,然后一起按股份分钱,这是大错特错的,大家虽然都是股东,但对公司的贡献是不同的,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贡献给工资,即使公司亏钱,但股东的工资还是要发的,如果股东没有岗位工资,这就会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股东的动力就会大大降低。一定要让能干的股东赚到高的岗位工资,激发他干劲。同时要制定股东管理条例,对无作为的股东进行处罚,处罚可以先降薪,在降权,屡教不改在降股份,甚至收购其股份,剥夺其股东资格,有了这些股东管理规则,股东就会害怕,不敢胡作非为。
第3个坑,合伙时没有谈好如何分家,跟任何人合作之前先谈好分手。很多人结婚,为什么要做婚前财产公证,就是做好分手机制。定好分手规则再结婚,对大家就是一种保护。股东合作的时候,就要签订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