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戍边守着的那些将士,听说梁州那地方是个苦寒之地,半个月前还遭受了大雪的席卷。”
说起这个,倒是谢夫人接话了:“从前侯爷还在的时候,就曾经同我说过,戍守边关的将士个个都是有血性的男儿,只是再有血性,也不外乎是人,肉眼凡胎的哪里能经受这样的严寒,只不过是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傅滢知道谢氏也跟武安侯一样,一向是体恤那些戍守边关的将士,所以她安慰道:“听说朝廷已经派人送了些御寒的军资前往梁州了,夫人不用太过担心他们。”
朝廷确实是送了一批军资前往梁州,只是她们不知道的是那军资根本就不够守在梁州及附近几个边境州府的将士,今年大周上半年一些地方干旱,而年中的时候江南一带又发生了水患。
现在国库吃紧,能给出那么一点军资运往梁州也是从国库里面挤出来的,现在又要征兵去梁州,百姓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
一想到沈熠到了那种地方,很有可能也会跟着挨饿受冻,沈知窈就有点于心不忍。
“听说今日朝廷正在进行募捐,朝中的一些大臣也带头捐了一些,可是真的?”
谢夫人显然是对于这件事很关心,忙问傅滢。
傅滢从她姨娘那里也得知了一些,便回答她:“是的,我们英国公府也捐了一些银两和御寒的棉衣,算是略尽绵薄之力。”
英国公府素来家大业大,捐的东西自然是不少的,傅滢自己也从私库里面拿出不少这些年积攒的东西换了银钱捐了。
这件事是她瞒着英国公府的人做的,傅凝后面知道了还说她傻。
“募捐,现在还能捐吗?”
沈知窈看向傅滢,其实她本来对于这个募捐没什么兴趣,可一想到宣平侯府那么想贪了她的嫁妆,她偏偏不能如这些人的愿。
不仅不如他们的愿还要当着他们的面将一半的嫁妆捐了,当然这还有一层的用意在。
宣平候能够用她外祖给他的银两买官,那么她为什么不能也用自己的嫁妆向皇室买一个封号呢?
只要得到了皇帝的注意,那么将来萧炎想要对自己动手,也得掂量掂量一下。
似乎是看出了沈知窈的心思,傅滢便有些惊讶:“你这是也想给朝廷捐些什么吗?”
沈知窈嗯了一声,才慢慢说道:“我出嫁时外祖家和家中给了我很是丰厚的嫁妆,我现在还未曾动过那些东西,且我一个人也花不了那么多,不如拿出一半来捐换了银钱捐给朝廷,身为大周的子民,自然是要关心那些戍守边关的将士。”
“一半?!”
就连谢氏听了这样的话都忍不住吃惊,她是知道一些沈知窈出嫁时的事情,据说当日她出嫁时,带着的嫁妆足足擡了一个时辰才擡完,那场面至今想起来都会让人津津乐道,听说还专门空出了一间大屋子放她的那些嫁妆。
众人都说是沈知窈攀了高枝,只是单看她的那些嫁妆,怕是京中的贵女出嫁都没有这么多的。
不愧是金陵沈家的外孙女,若不是沈知窈出身不高,怕是进了宣平侯府众人都得将她当财神爷供着。
只是赵氏病着几个妯娌只顾着被沈知窈的身份蒙蔽,没想到她是一个行走的金库。
“是啊,左右我也用不了那么多,剩下的一半嫁妆若是以后有了女儿,也全部给她当嫁妆好了。”
反正沈知窈手上的那几个铺子就够她吃一辈子了。
只是沈知窈要捐一半嫁妆给朝廷的消息传到了赵氏和顾三的耳中,赵氏一下就坐不住了。
她忙着将顾三找来:“你可知道老五媳妇要将自己的嫁妆捐一半给朝廷?”
将近年关,顾三正在为今年各处庄子送来的那点粮食等东西发愁,没想到被赵氏叫来,就听见她说这件事。
这下子顾三有些着急了,宣平候府的开销日渐增多,但是全府上下靠着宣平候的那点俸禄苦苦支撑着,现在已经有些捉襟见肘,本来他就动了要沈知窈嫁妆的念头。
如今听说沈知窈要将一半的嫁妆捐出去,他顿时面露着急:“母亲这事是从哪里听来的,或许是听错了?”
赵氏倒是愿意自己听错了,只是是翠玉亲眼看着沈知窈身边的丫鬟一车一车的把嫁妆往外拉了去换钱,说是等将这一半的嫁妆都换了银钱,就带着去户部那边全部捐了。
“这事多半是真的,你也知道她就算是只拿出一半的嫁妆,也够咱们侯府后半辈子不愁吃穿了。”
不仅不愁吃穿,还能剩出好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