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不过这只是他的感觉,看着面前安静坐着的女子,萧炎转动了扳指,眼睛看向她那半截露在外面细白的脖颈。
“顾夫人有这样的觉悟,当真是我大周之福。”
他这目光毫不避讳,让一旁的郑氏见了心生不喜,恰逢这时候谢伏殊带着军队从城门出来,耳边逐渐响起整齐一致的马蹄声与脚步声,郑氏立刻借着这个机会拉着沈知窈远离了萧炎的视线。
看着身边懵懂不知的女儿,郑氏的心都要操碎了,她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儿越来越好看了,所以难免受到男人的觊觎。
沈知窈并不知道郑氏将她想成了小白兔,她朝着那城门的方向看去,就看见谢伏殊骑在一匹通体黑色的高大骏马上面,身后的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而在他的身后不远处,则是沈熠,沈熠穿着小兵的盔甲,如果不仔细看还认不出来。
上次见到沈熠的时候还是沈知窈生辰那天,现在再见到他,沈知窈发现沈熠比之前黑了一些,身体似乎也更壮了一点。
郑氏也看见了沈熠,她眼中含了泪光,在沈熠经过的时候对着他喊道:“阿熠,一定要平安归来!”
周围人声鼎沸,但是行军中的沈熠还是听见郑氏的声音,他转头往郑氏这边看来,然后对着郑氏和沈知窈露出了一个微笑,这微笑就像是六月的太阳一样,看在郑氏的眼中让她想哭。
沈知窈感知到了郑氏的情绪,只好伸手握住郑氏的手安慰她:“娘亲,阿熠也不是小孩子了,他会保护好自己的,他说了要在外面杀敌,为大周效劳,也是为了保住我们得之不易的太平。”
“是了,他还说等他立了军功,那些人就不敢瞧不起自己的长姐了。”
郑氏看着沈熠坚毅的背影,她拭去眼角的泪珠,转而笑了。
这次谢伏殊带着新兵前往梁州,皇帝和一众大臣并未相送,只因为北戎的使者在明天就要到了,所以皇帝只派了太子前来相送,而他则召集了大臣在勤政殿相商一些接待使者的事宜。
三皇子也在勤政殿中一起商议,毕竟他是负责北戎使者全称接待的人。
事情商量的差不多的时候,想着吏部和刑部的空缺还未补上,皇帝便问刘阁老:“那几位晋升的人选可有选好?”
刘阁老和英国公对视一眼,然后从袖中掏出一本折子,皇帝身边的随侍接过他手中的折子转递到皇帝的手中。
皇帝摊开折子看了一眼,看见上面的名字倒是没有太大的惊讶,只是落在其中一人身上时问出了声:“顾昭出身刑部,爱卿如何举荐他为吏部侍郎?”
顾昭?
听到这个名字,萧燮楞了一下,脑中浮现出一道光风霁月的身影,当年顾昭二十岁成为了大周开国几十年来最年轻的状元郎,打马行街的时候惊艳了不少人,他当时有意拉拢顾昭,却被顾昭委婉地拒绝了。
本以为顾昭是嫌弃他不是储君,谁知道就连太子都没办法将他归在麾下。
双方都想着如果顾昭不能成为自己的人,那么便不能让这个人成长起来,才会出现顾昭一直都是一个六品小官,即便顾昭在短短的三年办了十几桩棘手的案子,且办得很是漂亮,但是仍旧不得晋升。
上次刑部尚书有意提拔顾昭成为刑部侍郎,也是被萧炎和他一起打压了。
只是这次的晋升皇帝有意不让吏部的人参与其中,只有刘阁老和英国公两个人决定,所以上面名单中的人选都是没有参与任何党派之争的。
赵侍郎下台了,吏部尚书又请辞告老还乡,所以在选人的时候刘阁老和英国公二人根本没给人机会插手。
顾昭是刘阁老的得意门生,所以他不想眼睁睁看着顾昭成为那些人党争的牺牲品,想着以他的才干不能被埋没在了刑部,而且吏部正是需要清流的时候,吏部不能掌握在谁的手中,否则只会跟前朝一样重蹈覆辙。
于是他拱手道:“顾昭的才能老臣与诸位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人才不能只拘于刑部,吏部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也正是需要一位身家清白的人来肃清朝堂,且他又出身刑部,想来必定是铁血手腕,能替陛下分忧。”
皇帝对顾昭的感情很是覆杂,那位长得有两三分像她的人,尤其是当年少年站在堂下对他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的时候,更是让他心生好感。
只是后来顾昭去了刑部之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皇帝便逐渐没有关注他了,今日再次见到顾昭的名字,倒是让他想了起来。
“若陛下无意义,明日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