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把鱼身劈成雌雄两片。”王师傅一边说,一边拿起刀开始操作。
他将雄片从颔下5厘米处开始斜片一刀,以后每隔5厘米斜片一刀,刀深约5厘米,共片五刀,在第三刀处切断,使鱼分成两段。雌片则在剖面脊部厚肉处向腹部斜剞一长刀,深约4至5厘米,且不损伤鱼皮。书源看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鱼,处理起来竟有这么多学问。
处理好鱼后,王师傅开始准备其他配料。他拿出一块姜,一半切末,另一半拍松,又拿了两根葱洗净打成结。
“接下来就是煮鱼了,这火候啊,可得把握好了。”王师傅边说边点燃炉灶。
他在锅内放了1000克清水,用旺火烧沸。先放雄片前半段,再将鱼尾段接在上面,然后将雌片与雄片并放,鱼头对齐,鱼皮朝上,还特别注意水不能淹没鱼头,要让鱼的两根胸鳍翘起。
书源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样放鱼呢?”
王师傅笑着解释道:“这样煮出来的鱼,造型好看,而且受热均匀,能保证鱼肉的口感。”
待锅中水再沸时,王师傅撇去浮沫,转动炒锅,然后用小火煮。书源在一旁紧紧盯着,只见锅中的鱼在微微颤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划水鳍慢慢竖起,眼珠也逐渐突出。
“这就说明鱼煮熟了。”王师傅说着,用漏勺小心地将鱼捞出,沥干水分,鱼皮朝上平放在盘中。煮鱼的汤留用了250克左右。
在煮鱼的同时,王师傅另起锅烧热,放入猪油15克,下葱结、拍松的姜块,煸炒出香味后,捞出葱、姜不用。接着加入绍酒、酱油、白糖,烧沸后,把煮鱼的原汤250克倒入锅中,再加醋,用湿淀粉勾芡,使卤汁浓稠。最后加入猪油10克、香油少许,推匀成糖醋卤汁。
王师傅将制好的糖醋卤汁均匀地浇在鱼身上,再撒上姜末,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西湖醋鱼就完成了。
书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他觉得这次的品尝与以往不同,因为他对这道菜的制作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但书源并没有满足于此,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听闻在西湖的另一边,有一位隐居的美食大师,据说他对西湖醋鱼的传统做法有着独特的见解,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制作技巧。
于是,书源踏上了寻找这位美食大师的路途。经过一番周折,他来到了一座宁静的小院。小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书源敲了敲门,一位慈祥的老人开了门。书源说明来意后,老人笑了笑,把他迎进了屋里。这位老人就是他要找的美食大师,李爷爷。
李爷爷请书源坐下,然后开始讲述他对西湖醋鱼的理解。“孩子,这西湖醋鱼可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是杭州文化的一部分。以前啊,这道菜的制作更为讲究,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厨师的心血。”
李爷爷告诉书源,在古代,西湖醋鱼的选鱼还有更严格的标准。除了活草鱼之外,还要求鱼必须是西湖里的鱼,因为西湖的水质独特,养出来的鱼肉质更加鲜美。
“而且,以前煮鱼用的锅具也很有讲究,是一种特制的铜锅。这种铜锅受热均匀,能更好地控制火候。”李爷爷一边回忆一边说道。
李爷爷还分享了一个关于西湖醋鱼的传说。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却隐居在西子湖畔以打鱼为生。当地有一恶霸,见宋嫂年轻美貌,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宋嫂为了小叔不受迫害,用糖醋烧鱼为小叔饯行,小叔也明白嫂嫂的心意,他乘船外出,立誓除暴安良,报仇雪恨。后来小叔得了功名,回到杭州,除了恶霸,但宋嫂烧制的这道菜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西湖醋鱼的由来。
书源听得入神,他仿佛看到了宋嫂在厨房里精心烧制西湖醋鱼的场景,那鱼里不仅有酸甜的味道,还有宋嫂对小叔的深情厚谊。
在与李爷爷的交流中,书源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他了解到,西湖醋鱼之所以带有蟹味,除了鱼本身的品质和独特的烹饪方法外,还与杭州的饮食文化有关。杭州人对蟹的喜爱也融入到了这道菜中,厨师们通过巧妙的调味,让鱼肉有了蟹的鲜美。
从李爷爷那里离开后,书源决定自己尝试制作西湖醋鱼。他按照王师傅和李爷爷教给他的方法,精心挑选了一条活草鱼,开始了自己的制作之旅。
他小心地处理着鱼,虽然动作没有王师傅那么熟练,但每一个步骤都做得很认真。在煮鱼的时候,他紧张地盯着火候,生怕出现差错。
然而,第一次制作并没有那么顺利。由于他对火候的把握还不够精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