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地坐在一旁,看着砂锅中的鸡肉在汤汁里翻滚,那不断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他的肚子咕咕直叫。经过漫长的等待,鸡肉终于炖好了。师傅把鸡从砂锅中捞出,但并没有就此结束。
师傅把炖好的鸡浸泡在卤汁中,这卤汁是由鸡肉高汤、香料、调味料等熬制而成的。师傅说:“浸泡这个环节很重要,能让鸡充分吸收卤汁的味道,让烧鸡更加入味。”书源看着鸡在卤汁里浸泡着,仿佛能看到鸡肉在贪婪地吸收着卤汁的精华。
最后,师傅把浸泡好的鸡捞出,晾凉。一只色泽诱人、香味扑鼻的道口烧鸡就这样诞生了。书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鲜嫩的鸡肉,浓郁的香味,瞬间在他的口中散开。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烧鸡,心中对道口烧鸡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这次道口之行,让书源深深着迷于道口烧鸡的制作工艺。回到家后,他总是缠着爷爷,想要自己尝试做道口烧鸡。爷爷看他这么有热情,便开始教他一些基本的步骤。
书源开始自己动手实践。他按照记忆中的步骤,先去挑选鸡。虽然第一次挑选鸡的时候,他还不是很熟练,但经过多次尝试,他也逐渐掌握了挑选的技巧。然后是处理鸡的环节,这对于书源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他在去毛的时候,总是弄得不太干净,去内脏的时候也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鸡。但他并没有放弃,在爷爷的指导下,他慢慢地熟练起来。
焯水、炒香调料、翻炒鸡肉、炖煮、浸泡,每一个环节书源都认真对待。然而,最初他做出来的烧鸡总是不尽如人意。有时候鸡肉不够入味,有时候火候掌握不好,鸡肉要么太烂要么太硬。但书源并没有灰心,他不断总结经验,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源对道口烧鸡的热爱并没有减退。相反,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道口烧鸡背后的文化。他开始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到道口烧鸡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河南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道口烧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它在道口这个交通要道上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过往商旅喜爱的美食。它的制作工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书源意识到,道口烧鸡承载着河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份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学习道口烧鸡的制作,书源决定离开家乡,到道口的一些知名烧鸡店拜师学艺。他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很多店家看到他是个年轻小伙子,都不太愿意收他为徒。但书源并没有放弃,他一家一家地拜访,向店主们诉说自己对道口烧鸡的热爱和传承这份文化的决心。
终于,有一家老店的师傅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决定收下他这个徒弟。在店里,书源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打扫卫生、准备食材。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跟着师傅学习每一个细节。师傅对他要求很严格,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他做到完美。
在学习过程中,书源发现道口烧鸡的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烹饪,还涉及到食材的选择、香料的配比、火候的控制等多方面的知识。师傅告诉他:“每一种香料的用量都很关键,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烧鸡的味道。就像人生一样,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书源牢记师傅的话,认真地研究香料的配比。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书源的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制作的烧鸡开始受到周围人的认可。然而,书源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道口烧鸡,让道口烧鸡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书源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烧鸡店。他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烧鸡的包装和宣传进行了创新。他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盒,上面印着道口烧鸡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他还利用互联网,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烧鸡店。
起初,生意并不是很理想。很多人对这个新的烧鸡店还不太了解,而且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烧鸡产品。但是书源没有灰心,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品质,总会有出头之日。
他不断改进自己的制作工艺,确保每一只烧鸡都达到最佳的口感和味道。他亲自去挑选食材,和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鸡的质量。他还定期举办一些试吃活动,邀请当地的居民来品尝他的道口烧鸡。
慢慢地,书源的烧鸡店开始有了名气。一些游客经过小镇时,会特意到他的店里购买道口烧鸡。书源还接到了一些外地的订单,他的道口烧鸡开始走向全国各地。
然而,随着生意的扩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不良商家看到书源的烧鸡店生意兴隆,便开始模仿他的产品。这些模仿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用劣质的鸡和不正宗的香料来制作,这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