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有粘性。
肉馅做好后,就到了制作狮子头的环节。奶奶将肉馅分成5份,每份都用手搓成圆形。她的手像是有魔法一般,把肉馅搓得光滑无比。然后,用手掌轻轻按压,使圆形的肉馅成为扁平的圆形,宛如一个小巧的肉饼,这便是狮子头的雏形。
小时候的书源总是围在奶奶身边,眼睛紧紧地盯着奶奶的一举一动。他好奇地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这个叫红烧狮子头呀?”奶奶总是笑着回答:“乖孙儿,这狮子头啊,因为它圆圆的,大大的,就像狮子的头一样,再加上红烧的做法,所以就叫红烧狮子头啦。”
书源对这个解释似懂非懂,但他知道,这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他看着奶奶把做好的狮子头放在一旁,接着就开始煎狮子头。
奶奶热锅凉油,当油在锅里微微泛起涟漪的时候,她轻轻地把狮子头放入锅中。中小火舔着锅底,狮子头在锅里慢慢煎制,逐渐变成两面金黄。那煎制的声音,就像是狮子头在锅里欢快地歌唱。煎好后,奶奶把狮子头捞出,沥干油份。
然后是烧制狮子头的过程。奶奶在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生姜末、大蒜末和葱段煸炒出香味。那股香味浓郁而热烈,瞬间充满了整个厨房。接着,她加入2个八角、1小块桂皮和2片香叶,继续煸炒。香料的味道在锅中交融,散发出一种神秘而诱人的气息。随后,奶奶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白糖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一锅浓郁的汤汁。
她把煎好的狮子头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小火慢慢地炖煮着狮子头,就像时间在耐心地雕琢一件艺术品。书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他能听到锅里汤汁翻滚的声音,仿佛是狮子头在里面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大约30 - 40分钟后,狮子头熟透了,汤汁也变得浓稠。
最后,奶奶把狮子头捞出,装盘。她将锅中的汤汁过滤掉杂质,然后用水淀粉勾芡,让汤汁变得更加浓稠。那浓稠的汤汁就像一层华丽的外衣,披在狮子头身上。奶奶把汤汁浇在狮子头上面,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红烧狮子头就做好了。
书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浓郁的肉香、荸荠的清甜、香料的醇厚在口中交织。狮子头的肉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口感让他陶醉。从那时起,红烧狮子头就成了书源心中最爱的美食。
随着书源慢慢长大,他对红烧狮子头的喜爱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发深厚。他开始想要学习这道菜的制作方法,像奶奶一样做出美味的红烧狮子头。
书源开始跟着奶奶学习每一个步骤。第一次切猪肉的时候,他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切出来的肉块大小不一。奶奶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他,告诉他如何把握刀的力度和角度。在搅拌肉馅的时候,书源也总是掌握不好调料的用量,不是盐放多了,就是胡椒粉放少了。但是奶奶总是鼓励他,让他多尝试几次。
制作狮子头的形状时,书源搓出来的狮子头总是不够光滑。他有些沮丧,觉得自己怎么也做不出奶奶那样完美的狮子头。奶奶笑着说:“孙儿啊,这做菜就和做人一样,要慢慢来,要有耐心。”
在煎狮子头的时候,书源因为害怕油溅到自己身上,不敢把狮子头放入锅中。奶奶站在他身后,握住他的手,告诉他如何小心翼翼又果断地把狮子头放进锅里。经过多次的练习,书源终于逐渐掌握了制作红烧狮子头的技巧。
后来,书源到了离开小镇去大城市求学的年纪。在大城市里,他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美食,但心中始终念念不忘奶奶做的红烧狮子头。每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道充满家的味道的菜肴。
有一次,书源参加学校的美食文化节。他决定在这个活动上制作红烧狮子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道家乡的美食。他提前准备好了所有的食材,按照奶奶教他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学校的厨房设备和家里不太一样,火候不太好控制。但是书源凭借着自己对这道菜的熟悉和热爱,不断地调整。当他把做好的红烧狮子头端出来的时候,那熟悉的香气吸引了很多同学。
同学们纷纷品尝,都对这道红烧狮子头赞不绝口。他们惊讶于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肉丸子竟然有如此丰富的口感。书源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这道菜肴的来历和制作方法,就像奶奶当年给他讲解一样。
大学毕业后,书源面临着就业的选择。他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关于美食的梦想。他不想放弃对红烧狮子头以及其他传统美食的热爱。
在工作之余,书源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小公寓里制作更多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