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皮塞入鸭腹内,只将鸭嘴露出,用麻绳在鸭嘴下端和腰部扎紧,成上部小下部大的葫芦形,开口与肛门处用细竹签封口。
3.焯水处理和蒸制鸭子:将葫芦鸭坯入沸水内焯一水后,用川盐2克、胡椒粉0.5克、姜葱各5克抹上鸭身,盛入大盘内入笼蒸约2小时至熟。
4.处理配菜:将胡萝卜,莴笋切成4.5厘米长的段,各切6段,削成葫芦形,入沸水锅中淖至断生捞出,另用奶汤100克、川盐1克、味精1克煮至熟透,捞起后将熟海带丝分别系在葫芦腰上。
5.制作芡汁并浇汁:将笼内鸭子取出,去掉麻绳、竹签,盛入大条盘内,鸭周围镶上胡萝卜和莴笋葫芦。炒锅置旺火上,下奶汤和蒸鸭的原汁、川盐、胡椒粉,烧沸,放味精、湿淀粉勾成二流芡,淋入鸡化油,起锅浇于葫芦上,西红柿小花放鸭上即成。
粤菜做法
1.用料:糯米、去衣绿豆、干贝、栗子、陈皮丝、薏米六种馅料(亦可额外加入干海参、虾仁以泡发)、整鸭1只、火腿粒、咸蛋黄、老抽、八角、陈皮、香叶、花椒等香料、高汤。
2.制作过程:
1.处理馅料和鸭子:先将糯米、去衣绿豆、干贝、栗子、陈皮丝、薏米六种馅料泡发;亦可额外加入干海参、虾仁以泡发。将整鸭从腋下下刀去骨,保留完整的鸭子形状。
2.酿制馅料并炸制鸭子:将六种泡发好的馅料和火腿粒、咸蛋黄酿入去骨的鸭子中,扎好后用老抽上色,高油温炸至金红色。
3.蒸制鸭子:用高汤调味加入八角、陈皮、香叶、花椒等香料,把炸好的鸭浸入,用大火蒸四个小时。
4.制作芡汁并浇汁:原蒸鸭的汤,也叫陈鸭汤,勾芡做成浓汁,切开鸭时淋上。
《八宝葫芦鸭之缘》
在一个名叫东安屯的地方,住着一位名叫书源的年轻厨师。东安屯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屯子,邻里之间的情谊浓厚,美食文化也在这里代代相传。
书源自幼就对烹饪有着极高的热情。他常常在自家那小小的厨房里,看着母亲和祖母做饭,从翻炒锅中的青菜到炖煮浓郁的肉汤,每一个步骤都深深吸引着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源开始尝试着自己创造菜品,将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探索独特的口味。
有一天,书源在屯里的老图书馆偶然发现了一本布满灰尘的古籍,书中记载了一道名为八宝葫芦鸭的古老菜肴。书中描述这道菜不仅造型独特,宛如葫芦般精致可爱,而且味道丰富,集合了多种食材的美味于一身。那精美的插图和诱人的文字描述,让书源的心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他想要重现这道消失在岁月中的佳肴。
书源开始四处打听制作八宝葫芦鸭所需的食材和工具。这道菜需要一只肥嫩的鸭子,还有多种珍贵的配料,如干贝、火腿、香菇、薏仁米、芡实米等。屯里的市场上很难一次性凑齐这些食材,于是书源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途。
在县城的大市场里,书源一家一家地寻找着食材。他精心挑选着每一样材料,像对待珍宝一样。他找到一只肥瘦适中的鸭子,那鸭身上的羽毛光滑鲜亮,一看就是新鲜优质的。干贝散发着大海的鲜香,火腿的色泽红润诱人,香菇有着独特的菌香,薏仁米和芡实米则粒粒饱满。
回到家后,书源开始了他的烹饪之旅。他先小心地进行整鸭脱骨,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技巧的步骤。他回想起古籍中的描述,手中的刀谨慎地在鸭身上游走,一点一点地将骨头与肉分离,同时还要保证鸭皮的完整。汗水从他的额头渗出,但他的眼神却专注而坚定。
接着,他开始准备八宝馅料。将火腿切成小丁,干贝泡发后也切成合适的大小,香菇泡发后切碎,薏仁米和芡实米提前煮熟。他还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意,放入了些许炒熟的松子仁,为馅料增添一份独特的香脆。然后,他把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的调料搅拌均匀。
书源将馅料小心地灌入已经脱骨的鸭腹中,再用棉线将鸭腹的开口处仔细地缝好,让鸭子呈现出葫芦的形状。为了让鸭子的外形更加逼真,他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对鸭子进行塑形。
随后,书源将鸭子放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煎制,直到鸭皮呈现出金黄色。煎制的过程中,鸭皮发出滋滋的声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煎好之后,他又加入各种调料和高汤,小火慢炖。
在炖煮的过程中,书源一刻也不敢离开厨房。他仔细地观察着火候,每隔一会儿就用勺子舀起汤汁浇在鸭子上,确保鸭子能够均匀地吸收汤汁的美味。
经过漫长的等待,八宝葫芦鸭终于大功告成。书源将鸭子小心地盛放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