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下来,赶紧趁热打铁,借着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侧写等手法,将白宝石的犯罪画像给勾勒出来。
“大家请看,根据国外fbi等机构研究,这些连环恶性犯罪的凶手,87%都会选择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进行连环犯罪,而回到这个案件看,我们在将疆西、首都的案子连起来后,同样也能得出这个凶犯的成长和经历轨迹,首都、疆西,这很可能一个是成长地,一个是服刑地,而选择在这两地频繁作案,在心理学上来说,他应该有某种‘熟人羞耻’的情绪在里面,而通过……”
徐飞侃侃而谈,不知不觉早过了5分钟到时限。
“……在这两年,这凶犯却主要在我们东江犯案,是不是又说明,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与我们东江又建立了某种联系?这可能是他的某位亲戚在东江?或者曾经在这就业?还是有熟人、朋友,或者……”
徐飞用前世的犯罪学手法和记忆,来重新反推这起白宝石案时。
有几次,他差点把“白宝石”这个名字给顺口说出来了。
此时在台上这番倒推,他突然发现前世这些侦查学术还真的挺有用。
说到后面,他发现从这些侦查手法上讲,白宝石也确实符合其中的各种特征。
讲到最后,他总算要做出总结。
“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根据现有证据,不成熟的一点推断,总之,我们现在可以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起跨域多地,跨越多年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我建议将该案与首都、疆西等案并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