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一段时间里,黑旗村们和红旗村们对抗的非常严重。
几乎是每个村的村民手上,都有另外周围其他非同阵营村村民的血债。
这点上,螨清是真的很不当人。
这个政策虽然后来在民国时被废除了。
但当时这个政策,都已经持续了一两百年。
惯性加上仇恨延续下来,还有民国官府也不管,自然是照样互相仇视。
等到建国后,我党基层干部进来,这种对抗才逐渐消除。
但完全消除,甚至要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
像刚才魏子俊说的陈耿超,和美图村姓陈的,当年就都属于黑旗。
那时候在南旺镇这边,后溪村和上林村,属于是红旗村的老大哥。
镇里的五村陈姓,则是黑旗村的领袖。
五丰村姓魏的,本来属于是清末才从闽省过来。
但是建村后被当地官府划到了红旗阵营。
加上三个老太公的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太公们,当年全娶的后溪或者上林村的李氏、林氏。
这么一搞,自然而然也是把自己当成了红旗阵营,和陈姓、庄姓等天然不对付。
现在提到黑旗,在场姓林,姓魏的,年龄大一些的就都有一股敌意。
因为这边大家属于自己人,都是红旗村。
魏子俊很清楚,这其实就是螨清搞出来的恶心东西。
现在螨清都没了。有血债的那批也早就去世几十年。
没必要再抱着这一套。
但没办法,他自己十五六岁就去了特区混。
所以他可以对这些看的不是很重。
但在场这些四五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
他们当年是真的打过群殴架,拿刀真砍人那种的。
要是没有我党出现。
以果党的不干人事。
估计他们这一辈也会有很多人,死在这种螨清恶政造成的恶劣后果里面。
所以现在在这里,说起镇上的陈耿超那些人。
一帮人都是鄙视、看不起,甚至是仇视的态度。
因为反过来也一样,镇上的陈姓对这边的这些红旗姓向来也是歧视的。
以前去镇上赶圩卖东西,没少起冲突。
魏子俊还听上一辈老人讲过。
民国末年时对抗是最严重的。
那时候镇上的黑旗姓,甚至不给红旗姓的人进镇。
搞得当时一批红旗村,派人支援镇上的林姓,准备大干一场。
那时候据说是土炮土枪都准备好了的。
上万人的群殴,还用上了枪炮……
阵仗估计都能超过霓虹所谓战国时代的灭国之战。
显而易见,要是真的发生了。
必然会出现许多流血事件。
仇恨和裂痕会更大。
幸好也就在当时,大救星我党来了。
南旺镇解放了。
几十年下来。
对抗是没有了。
隐隐的歧视,目前却仍然存在。
要到80后和90后成长起来,才真的完全消除。
不过好处也有,那就是相邻的几个红旗村往往团结的很。
比如后溪、五丰和上林。李、魏、林三姓在镇里,向来都是同气连枝的。
魏子俊在特区的家乡人中,除了姓魏的,最多的也是姓林和李的。
不过嘛,五丰和上林靠的比较近。
后溪村和这两个村子,中间隔了全市最高的五丰山。还隔了两个黑旗村,关系要稍微远一点。
加上后溪靠海,好多人都在和隔壁镇的人配合,搞海上无税贸易。
钱大把大把的捞,所以后溪村去魏子俊身边混的相对少一点。
因此这会儿,整屋十几个人,有四个姓林的,姓李的就一个。
听着林国昌他们,骂了陈耿超一会儿后。
林国昌的女婿张嘉庚终于进来。
不等这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满脸笑容的过来问候,魏子俊直接就问他:
“阿庚是吧?你想不想当所长。”
“啊?”张嘉庚一下愣住。
边上他的岳父林国昌毕竟是族长兼支书。
后来甚至能靠做支书,做到去市区当着全市几百个支书和市长书记的面,做代表发言演讲那种。
脑袋灵活,察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