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合情合理
五丰村不足三千五百人,上林村大约九千人。
后溪村一万两千多人左右。
三个村庄真的完全合并,人数上不会超过两万五千人。
魏子俊给自己心里画了一条线。
五丰村利益集团的人数十年内不能超过五万人。
超过了,那就从合村并居变成析村分居。
换地方再搞另外一个独立的本地利益集团。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还不是吴新方、乔振源太想进步了。
魏子俊那么离谱的条件。
这两位居然都愿意过来和他谈。
虽然没直接表态,但基本上各种暗示、明示。
都是在告诉他,他们愿意做。
只要魏子俊真的在本地投资超过两千万。
两千万的投资魏子俊自然是拿得出来的。
不过要他真拿一千万,什么保证都没有就砸到城区去。
他不傻,也不会真的完全相信吴新方和乔振源的个人操守。
他表态的方式,就是先拿一千万。
在五丰村老家附近先盖厂。
这么做的好处,是就算肉烂了。那也是烂在自己家的锅里。
更不用说五丰村和周围几个村庄的地段其实很不错。
它们靠近本县经济最发达,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石届镇。
同时离本镇自己的出海口很近,不到十公里。
本镇的出海口,十万吨的码头可能建不起。
一万吨左右的码头真有人投资是可以搞起来的。
到时候厂真是要建起来,还做大了。
就算不能用陆运出去,还可以走海运。
再说了,深汕公路现在都还没建。
等到真准备开始建时。
魏子俊觉得自己想想办法影响一下。
未尝不能把在本县的高速出口,甚至高速的过往路线。
稍微调整一下。
调整到五丰村附近。
那么到时在高铁出现前,五丰村就有了最基础的陆运和海运。
产品运输的问题就解决了。
既然吴新方和乔振源想试一试。
魏子俊也不是个胆小的。
那就试吧。
不过保险起见。
在他把特区当成大本营,省城当成第二个窝的情况下。
老家本地,他担心自己到时候会疏忽。
刚好看了老人家的书。
他就想着干脆把老家的山头强化一下。
直接整出一个本地的利益集团,作为自己在本地的代言人。
五丰村相对来说人口还是少。
青壮年人口还将近一半被他给弄了出去。
以后出去的估计会更多。
不能说人小力微,起码在本地多少有些说不上话。
总不能把全村都给迁出去吧?那样对五丰村村民魏姓来讲是大好事。
那是能直接全部变成特区人的。
对他本人来讲,可就不见得了。
那么做算是削减了他对当地的影响力,减少了他的基本盘。
就算能做到,魏子俊也不会这么做的。
那就借着魏姓和林、李良好的关系。
试一试能不能搞三村合并。
若是能合并,两万多将近三万人的大村庄。
甚至都比得上县里那些小的镇。
再想办法让大家利出一孔,这个本地的利益集团不就成了。
他就让五丰村村长魏子平,通知其他两姓和本姓各房的头面人物。
让大家过来商议。
这绝对算是大事,对三姓人来说,都是影响未来的重大决定。
只谈今天一次显然是不可能一下就成。
今天只能算是吹个风。
而且魏子俊也很清楚,自己的想法虽然很好——起码对自己很好。
也有很多人支持。
但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比如后溪村就有几个头人,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像是李德宝,后溪村大房族长兼村支书。老婆现在比魏子俊还多。
他是后溪村,也是南旺镇本地搞无税贸易的大佬。
人家就是过来凑热闹的。
过来看五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