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但这些雾气却不怎么飘动,李存孝尝试后退,也被这些看似柔软的雾气阻隔。
“这又是什么地方”李存孝心中有些不安,在东王木公的梦境中待了个把月,不说一草一木都记得清清楚楚,至少一些标志性的东西他是认得出来。然而眼下所见,虽然还不是全貌,但他心中已经有些预感,自己怕是来到了另一个梦境当中。可是最近他也没有去地摊捡漏啊难道说,那一件金环当中,藏有两个梦境东王木公那个真的被自己刷爆了李存孝心中思忖,面前的雾气也在变换形状,不知不觉,竟然现出一条道路,隐隐能看到其尽头处,有一株大树。这样的提示已经足够明显,李存孝在心中悄悄呼唤风火轮,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无奈之下,只好顺着湿润的泥土小路前行。一边走,一边试着调动体内的真气,熟悉的血玉色泽覆盖在双手之上,心中悄悄松了口气。无论对方什么来意,打得过还是打不过,身上至少要有反抗的力量。没有走得太久,大概也就是一二里地,视线便陡然开阔,那棵好似长在悬崖上的大树也近在眼前。李存孝仔细感应,发现自己在现实当中的能力都带了过来。他双目金瞳泛光,隔着十米,便停下脚步打量那除了大树,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山崖。最后,视线又回到大树身上,并很快认了出来。“菩提树”这树上的叶子呈心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有光泽,背面有绒毛。颜色从深绿到浅绿不等,隐约好像能看见几朵零散的小朵。佛经当中,菩提树总是被赋予许多神秘色彩,尤其出名的便是释迦在菩提下成道。此后诸佛成道,就都和菩提树离不开关系,菩提更是成为了智慧和觉悟的象征。佛经言,过去未来诸佛之证悟成道,皆如同释尊,而各自有其‘菩提树’。所以菩提树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思惟树、佛树。譬如已经衰亡的净土宗当中,弥勒净土一脉就宣称,弥勒菩萨居于兜率天,于佛陀入灭后五十七亿六千万年,自兜率天下生于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为众生三度说法。此说法之会座即称龙华三会,而此菩提树因为枝如龙头,树枝如宝龙,故称龙华树。“莫非是”李存孝自从到了天鼓寺,佛经也读了快百本,自然也知道这些掌故。此时走近了,眼中菩提树越发清晰,心中也生出不少猜测来。“佛有慈悲之相,亦有怒目金刚”树叶沙沙,树干之上,忽然有淡金色的文字勾勒而出,李存孝见了,越发肯定自己心中的猜测。佛菩萨以大悲力利益众生,通过自他互换的立场培养慈悲心,这是佛法修行的原动力。而金刚怒目也并非暴力或愤怒,而是以威猛姿态震慑邪魔、破除无明。其本质仍源于慈悲,旨在消除阻碍众生解脱的恶缘,如末法时代的魔障诋毁,这便是佛经中所谓的“勇猛心”。沙门弟子,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对愚痴者示现慈眉善目以感化,对顽劣者显现金刚威严以震慑。可以说,这一句话,便是佛门中的一阴一阳、刚柔相济,乃是僧人秉持的正理。但是现实当中,如今僧人多数只有怒目,没有慈悲。不独佛门,武者大都仗着武力,为所欲为。尤其大厦将倾,江河日下,道德的败坏不可避免。等到帝京的那位“禅位”或者落水而死之后,这天下还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除魔卫道,便是善功”“十件善功,一门武学”李存孝默念树上新呈现出的淡金色文字,这明显是那位不知名的梦境主人对自己说的话。尤其是善功,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天鼓寺中弟子做任务积累善功,然后换取资源的事情。难不成,这就是德正住持所说的那位,传我《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和《火狱无间枪》的前辈‘就是这传功的方式,有点老派啊,像话本故事里的遇仙故事一样.’李存孝暗自嘀咕,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的心态出声询问:“敢问前辈,这除魔卫道、十件善功,是怎样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