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230公侯之门,道通真人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p-i?n?g′f/a`n+w`x`w_.!c+o`m*上元节灯会,乃是上至王公,下至贩夫走卒,普天之下最为繁盛之节日。这一日不设宵禁,通宵达旦,燃灯数万盏,彻夜不息,举城欢乐。虽然不在西京大兴城,但只看华阴县中上元节的情形,李存孝也能想象那该是怎样一种震撼的场景。原本他以为,如今天下纷扰,战火连绵,节日的氛围本该很淡才是,结果在华阴县的这几天,那种欢庆的氛围却是越来越浓厚,最后在正月十五日夜达到了顶峰。各式各样的灯,如龙灯、佛灯、日月灯、元宝灯等等,还有以金玉锦绮装饰、高达十丈的巨大鳌山灯。彩灯之下,衣着干净体面的市民欢笑奔走,酒楼上达官贵人饮酒作诗、指点风月,就连城外的流民,在这一日都能分到一碗稠粥,领到一件旧衣。仿佛这一刻,全天下的人又一同沐浴在煌煌大秦的光辉之下,所到之处,仍旧歌舞升平。可李存孝看到这副繁荣的景象,却总是忍不住想到弘农县中鬼蜮一般的情景,想到道路白骨,想到为了一块粟米饼而赌上性命的那些饥民。这种病态的繁荣无法使他迷醉,反而让他更加拼命地用功,每天不是打熬青龙真气,就是进入秘境,和人魔交手。好在太乙没有让他等太久,上元节后的第二天,一行人终于前往楼观道。“掌教师兄现下不在门中。”“除了朱雀门主,另外两位门主此时都在闭关。”马儿踢踏在平坦的官道上,这一处往来四象峰和华阴县的土路显然是经常修整,让人感慨,哪怕只是一条路,修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命运。“那传功的事”李存孝闻言心提了起来,但太乙随之摆摆手。“《九转神丹经》涉及神功,有一些规矩是绕不过去。”“但是《青龙真典》没问题,我几天前已经向师兄传信,今日咱们到了楼观道,应该刚好能收到回信。”老道士说得信誓旦旦,李存孝自然放下心来,但也有些疑惑。如今西京朝廷和伪齐关系如此紧张,楼观道又处于两者之间,处境十分敏感。作为掌教,这时候却不在门中“当然是因为西京朝廷相邀,名义上师兄还是圣人皇帝敕封的华州都督,当然要去。”太乙神情之中对西京朝廷显然是没什么敬畏之心,“以前到处是节度使就罢了,如今反贼都在家门口称帝了,高骈那个老杂毛坐得住才怪。\@白?马?,书?院>=° ?o更·~?新+)最11全?-(”“师父说的是如今的渤海郡王、中书令、神策军大将军、‘落雕侍御’,大宗师,高骈”“师弟,这里坐不下那么多人。”杜光磊打趣了一句,但同样是肯定了李存孝的猜测。不过他和老道士话语中对高骈的态度,也让后者心中一动。自当初安史乱国之后,藩镇节度坐大,各种王爵侯爵分封越来越泛滥,但是基本也都是死后追赠。而这位高骈,本来就是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又生授渤海郡王,自然是曾经立下过大功勋。可以说,这几十年来,大秦完全是在悬崖边缘来回磨蹭,每每即将滑落之际,都是这位高骈以一己之力将其拉回。朝廷之中,三省六部,中书令乃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毫无疑问的宰相。而神策军,本是皇帝的禁军,但是这数年以来,地方府兵已经不再轮值上京,神策军也就成为了事实上的中央军,被当今少年天子托付给宰相高骈。而“落雕侍御”,则是说此人年少之时,曾一箭射落天上两只并排飞行的大雕,自此之后便显露峥嵘,屡立战功。如此种种头衔名号,足以看出此人在西京的威望。其大宗师的实力,加上掌握着大秦李氏赖以立国的灵宝,也是天下节度使们不敢冒然篡国的原因。“高骈其人刚愎自用,处事霸道,不容异己之见。但也因此,所以才做得这救时宰相。”杜光磊指点江山,显然对这位救时宰相并没有多少好感:“师弟可还知道,这位高将军,还有一个绰号,叫做金翅大鹏”“这么威风”两人说话时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一旁的几人也听得见。魏河闻言下意识脱口而出,魏英十分谨慎,连忙扯了扯弟弟的衣角。“只怕不是夸他威风。”叶乘霄在天鼓寺呆了半年,为了习武,佛经也读了不少,此时便想起一桩典故。佛教之中,并无鹏鸟,所谓金翅大鹏,实则是鸟首人身的迦楼罗鸟,又被称作金翅鸟、妙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