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淼小心地将许意扶到沙发旁边,扶着她坐下,眼神中满是温柔。
“你就好好休息,别再操心了。”林木淼轻声细语地说道,“正好,你在这数数看,你的工资有多少。”
说完他转身走向厨房,心中开始盘算着要为许意和月月做些什么菜,既有营养,味道又好。
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声音叮叮当当地响起,林木淼熟练地忙碌着。
做饭的同时,林木淼也没有忘记一会还要为月月搭建婴儿床的事。
他在心中默默规划着一会婴儿床放的位置和搭好之后的样式,想象着月月躺在里面安然入睡的样子,一定很可爱。
也得益于之前许意已经把菜都备好了,他只需要开火做一下就好,倒也省了不少时间。
饭菜的香气很快弥漫了整个房间。
月月或许是闻到饿了饭菜的香味,哒哒哒跑进厨房,“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林木淼赶紧回答道,“爸爸刚刚回来啊,月月没看到爸爸吗?”
月月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对不起爸爸,月月刚刚在和小白叔叔玩,没看到爸爸。”
“没关系,爸爸不怪你,怎么样今天和小白玩的好吗?”林木淼一边忙着手上的锅铲,一边回答道。
“嗯!月月喜欢和小白叔叔玩!”月月高兴地用力点着头。
“那今天都玩什么了呀?”
“玩了好多游戏,有躲猫猫,木头人……”
“哇,玩了这么多游戏啊!”
这时许意看到月月在厨房也小心地慢慢走了过来,温柔地对月月说道,“月月,爸爸现在在做饭,我们一会再和爸爸聊天好吗?”
林木淼明白许意怕月月在这会影响他,但是他朝许意摇了摇头。
“没关系的。你怎么过来了?”
许意看了一眼自己的脚,“我没事了,脚已经好多了,真的没那么疼了。”
“月月在这,你做饭不方便吧?我带她出去。”
“没事的。你放心,月月想说,就让她说好了,我听着呢!”
他今天特意买了一本育儿手册。
当时随手翻了翻就看到有一页的标题就写着:
《孩子不善言辞,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当小孩子有表达欲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打断他。
“幼儿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话就越多,这与他们知识经验蒙昧、贫乏有关。”
因为在小孩子看来,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很多都出乎他们的预期。
所以看、想、问,是孩子的天性,是生命的原始动力。
如果他们不愿意表达那一定是家长的原因。
比如,随意打断孩子讲话。
父母总告诉孩子不能打断大人讲话,但他们却随意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跟他们分享今天的趣事,他们却常常告诉孩子他们太忙,晚点再听孩子说。
有些家长甚至直接吼孩子,让他们闭嘴。
孩子满腔热情被狠狠浇了一盆冷水,只能悻悻走开。
还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完美表达。
小孩子讲的话常常是逻辑混乱的,可能上一句在讲小猫的事,下一句讲的却是小猪,在下一句你甚至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很多父母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所以会要求他们停下,在心里想清楚怎么说了,再说出来。
一次说不清晰,不完整,就重新说。
明明是好好的亲子互动时间,就会变成孩子灾难时刻,最后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了讲话的兴趣。
也有的家长以主观意愿判断孩子的意思,还有的家长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随便说几句敷衍孩子。
用“嗯”、“啊”、“哦”,“这样子吗”、“真棒”等万能句式回应孩子。
他们沾沾自喜,以为孩子会满意。
但是他们忘了,每个人讲话都希望得到真心的认同和反馈,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家长总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只会严重打击孩子表达的热情。
他也曾在网上看过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他决定自己一定不能当扫兴的家长。
于是他便任由月月和他滔滔不绝地讲着今天上午他们都玩了什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