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开始为潜入倭国金融机构做准备。
她首先深入研究“李晓梅”这个身份的每一个细节,从家庭住址到曾经的工作经历,甚至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习惯。
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试图让自已的言行举止完全符合这个普通市民的身份。
张明则在医院里忙碌起来。他一边细心地照顾病人,一边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医院里时不时会有倭国军官前来就医,张明总是寻找机会和他们搭话。
一天,张明在医院的走廊上遇到了一位受伤的倭国军官。他礼貌地用日语打招呼:“您好,您的伤势看起来有些严重呢。”
倭国军官皱着眉头,有些不耐烦:“你们这里的医疗水平最好能让我尽快恢复。”
张明微笑着说:“我们会尽力的。我对中医的一些疗法很有研究,或许对您的伤势有帮助。”
倭国军官眼睛一亮:“中医?我听说过,很神奇的医术。”
张明心中暗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开始详细地介绍中医的一些理论和疗法,倭国军官听得入神,对张明的态度也逐渐转变。
而苏婉这边,她开始寻找进入金融机构的机会。
她得知金融机构即将招聘一些文员,便精心准备了简历。在投递简历的时候,她紧张得手心出汗,因为她知道这是关键的一步。
负责招聘的是一个倭国人,他审视着苏婉的简历,问道:“你之前在小公司工作,能胜任我们这里的工作吗?”
苏婉谦卑地回答:“虽然之前的公司规模小,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我很努力,我相信我能做好这份工作。”
倭国人继续追问:“那你对金融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苏婉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答案说道:“我觉得金融就像是城市的血液,它流动在每一个角落。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需要严谨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而贵机构在这方面一直是行业的翘楚,我很希望能在这里学习和成长。”
倭国人似乎对这个回答比较满意,点了点头:“好的,你回去等通知吧。”
苏婉离开后,心里七上八下的。她不知道自已是否能顺利通过,一旦被拒绝,想要再次进入就难上加难了。
回到据点,苏婉和张明交流了各自的进展。
张明说:“我今天和那个倭国军官聊得还不错,但我感觉他还在试探我,我不能太心急。”
苏婉也说出了自已的担忧:“我今天去应聘了,不知道结果如何。如果进不去,我们就得重新想办法了。”
就在他们担忧的时候,王大山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原来,他们的行动似乎引起了特务的注意,有一些可疑的人在据点附近出没。
“我们可能被盯上了,现在必须更加小心。”王大山严肃地说。
苏婉皱着眉头:“那我的应聘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王大山摇了摇头:“目前还不确定,但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情况不对,你要赶紧撤离。”
几天后,苏婉终于收到了金融机构的录用通知。她松了一口气,但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苏婉第一天去金融机构上班。她衣着素朴,每一步都小心谨慎。
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大楼内的人们各自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一刻也不停歇。
苏婉被安排坐在角落处的一张办公桌前。
她静静地坐下来,缓缓打开桌上摆放的文件夹,仔细研读熟悉起自已的工作内容,眼睛却不着痕迹地悄悄观察着四周的人与环境。
很快,她便注意到了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有一间办公室始终紧闭着大门。苏婉不由得好奇心起。
终于,机会降临了,苏婉需要给同事送去一份重要的文件。
路过那位看上去较为面善、经验颇丰的老员工--汪先生身旁时,苏婉忍不住轻声问道:“请问一下,为什么那间办公室老是关着门啊?感觉好神秘哦!”
听到苏婉的询问,老员工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没有旁人注意到他们之后,才压低声音回答道:“小姑娘,我跟你讲啊,那里面可都是些了不得的大人物哟!听说他们正在筹划一些至关重要的金融计划,而且好像还跟战争物资的筹备有关系呢!”
苏婉心头猛地一震,难以言喻的兴奋瞬间涌上心头。难道这里面所藏的信息,正是她一直苦苦寻觅的关键情报吗?
不过,此刻绝不能显露出丝毫的急切之情,否则一旦引起他人的怀疑,之前所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