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玄的人脉,武安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那些身着朱紫官袍的大臣们,包括武承嗣在内,当着他的面,在周围禁军和宫人宦官们的注视下,他们坦然地在地上一字排开,头排头脚排脚,开始朝外滚。 年轻女官对这一幕似乎见怪不怪,她开始领着武安朝宫门外走去,同时头也不回道: “如果我是你,这时候便不会再触怒娘娘。” 武安在后面看着她窈窕的背影,心里却无多少杂念,只是嗯了一声。 听到声音,年轻女官脚步一顿,回头看过来,认真道: “你现在应该着意讨好天后,好言好语,把这段亲给续好。” 在她看来,既然天后说有这段亲,那便是真的,所以武安应该做到他自己的本分,当一个老实本分的晚辈,等着天后随时取用。 武安没从对方言语里察觉出恶意,便微微颔首。 “多谢指点。” 但他这副温吞水的样子,反而让年轻女官蹙起眉头,问道:“我听说你在河西的时候,杀了很多吐蕃贼奴?” “是有这回事。” 年轻女官有些不相信,看了武安一眼,然后又看了一眼。 对方刚才在殿外换了一身新衣服,现在浑然不像什么争勇斗狠的武夫,而是一个看上去温润如玉的公子。 这等皮相,让人根本联想不到尸山血海的场景上。 “我送你去永宁坊,你先在那儿好好安顿。” 她心里轻叹一声,忽然主动道:“我姓上官,名婉儿,日后便是我替你传递宫中消息,你需记住我叫什么。” 武安再度打量着这个身形偏瘦高的瓜子脸女官,嗯了一声。 宫内的路又长又绕,有上官婉儿在前头领路,同时不断地低声指点,武安只管低头嗯嗯敷衍,他能感觉到,上官婉儿身上的气场似乎一直紧绷着,时刻不敢松垮下来。 不过武安此刻心里并没有和她多说话的心思,只是想着那一排齐刷刷滚出去的大臣们,默默想着自己似乎又被迫多得罪了一些人。 但好在,虽说挨了几句训斥,但武安明白自己已经搭上了天后娘娘的船,至少算是有了个上升的平台。 以后究竟是仙人指路还是老树盘根,只能看人家天后娘娘想怎么摆布自己了。 武安心里暗叹一声,只可惜自己这个果毅都尉的名头,看上去是升了官,但手底下一点兵卒都没有。 经历了长时间军伍的武安对这一点很没有安全感,他只知道,若是在军中没有一帮子亲兵给你撑腰,你就算顶个大将军的头也没人鸟你。 武安默默的想着,自己得往上爬,不仅是为了那些战死的同袍,更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所以......李敬玄上表要求诛杀武安,反倒是正合了他的心意。 他不怕事情闹得太大,怕的是事情闹不起来,因为现在自己不只是求脱罪,更是求立功。 武安一边走,一边慢慢的和上官婉儿套话,后者也不是傻白甜,说到一些敏感话题便自动停下,但武安也得知了一些较为隐秘的消息。 外人都觉得陛下和皇后恩恩爱爱,但随着近些年来皇帝头风等小病愈发严重,有不少政务的裁决处置权都直接落入了天后手中。 武安对历史上这段过往的记忆较为模糊,但他很明白,一个人开始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他绝对不会欲拒还迎,而会大喊着我可以我还要。 天后应该是想要更多权力的。 所以自己能不能想办法推一推她? “今日是天后仁善,没有与你为难。”上官婉儿走在前头,这时候又提醒道:“你不要觉得她好说话,或者是把她看的太......” 一个蠢字,她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意思点到为止即可。 武安应了一声,这时候两人已经来到宫门外,那儿站着一名眼神清亮的中年人,身着绿色官袍,微胖,鬓角显白。 看到两人,他主动走上来,开口道: “此人可是河西兵卒武安?” 上官婉儿打量对方片刻,忽而开口道:“天后已经召见过他,认了侄儿,责令他在永宁坊禁足读书,至于他什么时候应当去大理寺,天后自有吩咐。” 老者摇摇头: “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论他是不是天后娘娘的亲侄儿,朝野上下如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本官过来,只是想和他说几句话,问个大概,心里也好有个准备。” 上官婉儿回头看了一眼武安,立刻道:“在这儿问便是。” 老者也跟着看向那个神情平静的青年,仍是摇摇头。 “他得跟本官去一趟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