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活寡门 > 第三十四章节:新欢与旧爱(遥不可期的等待)

第三十四章节:新欢与旧爱(遥不可期的等待)

女子情窦初开的冲动,对他的帅气又多了一层爱慕!

在这日厮夜守的接触里,这梳不断理还乱的爱意是绵绵的。

如那无边的秋月,如那凉风有讯!

他每次都以哥哥的身份待她,每次都在她表白浓浓爱意时找借口拒绝了她。

显然这借口对她有点残酷,有点不近人情。

这一拖这么多年过去了!郝美丽知道他是一个谜,在谜底还未揭开之前,她发誓等他!

等他解开心结,解开他拥抱的双手,反正她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等吧!哥只是个传奇!

大丈夫一诺千金,他依然为孙英守候,直至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今天,他从孙英的眼神中读出一伤哀怨!

读出一个女人寂寞的灵魂。

找个机会,好好去会会她们母子俩。

十年的光阴,沉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待到重逢日,慢慢活桑麻!

民国时期公立学校为数不多,办学形式主要是私塾。

即便是私塾也不是每条村庄都有,而是一个乡才会有一所。

甚至几个乡共用一所,造成路途遥远入学不方便。

交不起学费半途缀学者众,有的干脆不上学,造成了中国诸多文盲。

办学的村庄大多人口多,入学比较便利。

甚或出过所谓的读书人,考上举人,进士或壮元者,私塾大多设在老屋祠堂、民屋甚至破弃寺庙。

课桌椅由学生家长自备,塾师往往聘请当地的秀才或更高层次的人。

龙虎村办私塾创了四个第一:

第一个在本村设立私塾。

第一个不用学生自备课桌。

第一个聘请举人为塾师。

第一个免费入学。

从而结束了本村幼年学子长途跋涉到其他地方上学的历史。

开学第一天,吴耀祖兴奋得一夜没睡,早早就背上奶奶给他绣的黄色粗布做的书包。

书包的盖上是奶奶绣上醒目的“祖儿”两字,也许做为标记,怕被别的学子拿错了,长长的背带直把书包垂至屁股后面。

和着后脑壳的长辫子一起晃悠,一路上欢呼雀跃,上学啦!上学啦!

叫喊声此起彼优,在映入人影的青石板路上回响,一声声划时代的音符嵌入时代的节拍。

吴迪背着蓝色粗布做的大书包,寓意诗心似蓝天样宽广。他一袭长衫,斯里斯文地慢慢走出院子的柴门。

奶奶知道他喜欢唐诗宋词,早把从香港带来的手抄本放入他的书包里。

那是奶奶十八岁多梦季节的读本,有多少才上眉头,却在心头的日子,让青春的躁动故作深情!

沉甸甸的书包,也许在二十一名学子中,只有他率先带上诗本子,而且许多诗词都能倒背如流。

张景仲也加入了祖儿的行列,红红的书包是用诊室里墙上挂满的病人赠送的彩旗剩下的。

实在挂不了了,堆在储蓄中药室里,是神医的母亲桂枝临时取意,随手用三幅加工做成的。

书包的盖上刚好是病人锦旗上写好的“神医”两字,也许是天意吧!

咋不是妙手,仁心,赛华佗,超扁鹊等字样呢?!

他的书包内你猜放进了什么?

不错,是红枸杞与红枣,还有红山楂,这药食两用的药材,曾是龙虎村儿童当年最营养的补品。

他无私的经常派发给同伴,才免于发现黄肥水肿病的发生,这无不是神医无心为之的一种未病先防的举措。

接着周汉像猴子样极速窜出门来,嘴里吼一声,我齐天大圣悟空来也,未及细看早已来到跟前。

就像猴子在长藤之间的蹦极,速度之快令人乍舌!

他手上提着一个白色的篮子,有人提出疑问,为何不背书包,难道去集市买菜?

嘿嘿嘿!这你们就不懂了!

周汉指着手中的篮子说:篮子腹大中空,能装更多的书,哈哈!

容我悄悄地告诉大家,我孙大圣刚参加皇母娘娘的仙桃宴回来。

你们看,满篮子的仙桃又香又甜,咬一口便会长生不老。

哪里?没看见呀?

有人真的往篮子里探了几眼。

哦?啊!周汉故意左瞧瞧右看看,找了半天,然后惊讶的说:腾云驾雾的时候,由于怕担误上学,几个跟斗翻得太快,可能全把仙桃抖出来了!

周汉冲大家同伴做无奈状!

“呵呵!你就继续编造吧!”有人不屑一顾地摇头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