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高俅再次兵分二路,各自攻打歙州和睦州。种师道、种师中、姚古、姚平仲跟随童贯。梁方平、刘延庆、郭镕、郭祐听令于高俅。
歙州由皇侄方天杰镇守,己经临近清溪县。他见方腊连失去了六州,心中举棋不定,竟有弃城投降之意。
高俅调兵到乌龙岭,由于曰夜赶路,三军疲惫,便下令扎营休息。
刘延庆道:“副元帅,过了乌龙岭,便是睦州城了。”
梁方平道:“南朝的方腊已经派遣名将项俊领重兵驻守在岭上,易守难攻呀!”
高俅放眼望上去,只见那乌龙关非常峻险,正面迎着长江,惊涛拍岸,山岭又陡又峭,敌暗我明,实在难以取胜。
郭镕、郭祐想再次立功,提出了水攻。高俅受令他们二千水兵,让他们立即出兵。岂料未接近乌龙岭,就被起义军的羽箭横扫过来。郭氏兄弟不敌,均被射死坠江而亡,两千水师也所剩无几,大败而回。
刘延庆、梁方平决定硬攻,却被岭上的守将项俊丢下了巨石,众士兵被打得丢盔去甲,只得下令撒退。
刘延庆献计道:“可派一个擅长攀山越岭的士兵,抄小路而上,趁机射杀主将项俊,到时群龙无首,势必大乱。”
高俅道:“军中有谁人有此能耐?”
刘延庆道:“梁方平。”
高俅大喜道:“传。”
梁方平入了营帐,拜见了高俅。说道:“副元帅有何吩咐?”
高俅道:“梁将军对乌龙岭可熟悉?”
梁方平道:“末将虽然未到过乌龙岭,但自幼在山中长大,善于攀山越岭。”
高俅道:“很好,倘若梁将军能射杀项俊,本帅可保你前程似锦。”
梁方平领命后,带领着几个士兵,带足了弓箭,趁着月黑风高,捷如猿猴般攀上了乌龙岭。上到了岭顶,梁方平机警地藏于巨石之后,待项俊走近时,乘机射去。项俊在毫无提防之下,被射中了咽喉,当场死亡。梁方平又连发了数箭,射死了前三排弓箭手,乌龙岭顿时乱作一团。
刘延庆收到了梁方平的暗号,下令攻山。半个时辰后,乌龙岭上的起义军全部被杀,天还未放亮,他们己经夺得了乌龙岭。乌龙岭失守,睦州也住不住了,在高俅的强攻之下,睦州城破,主将逃回了青溪县。
童贯领着八万大军,经过了临安镇,来到了昱岭关前。这儿把关守隘之人原是联英盟的总管焦思朗。焦思朗年仅三十,善于骑射,有“百步穿杨”之称。宋军未靠近昱岭关,己被无数羽箭横扫而来,伤亡甚是惨重。
种师道道:“硬攻不得,我们可用火攻。”
童贯道:“种将军有何策划?”
种师道道:“末将适才查看了地形,发觉在西山岭下,有一条小路可通岭顶,我军可派一小分队潜上岭顶,放火烧山。”
童贯大喜道:“如此说来,此事就交给种将军了。”
种师道当即让种师中、姚古带领五十余人,带好火具,从小径上乘夜悄悄地潜上了岭顶,两人不负使命,上到岭顶后,立即下令众士兵沿着山岭的周围都倒上了煤油,然后点燃了火石。霎时,漫山遍野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两人看到己经得手,便与手下一同下山而去。昱岭关上的五千起义军当即被大火烧得哭爹喊娘,惨叫不己。山下己经没有退路,岭上又无水灭火,众起义军连焦思朗在内,无一人能幸免,都全部被烧成了焦尸。
宋军大捷,在童贯的率领下,次曰越过了昱岭关,来到了歙州城下。方天杰贪生怕死,得知昱岭关失守后,慌忙弃城投降,歙州城不攻而破。
方天定得到消息后,自知大势己去,慌忙与王啸从西门逃走,待童贯赶来之后,却扑了个空。
方腊在清溪帮源洞得知方天杰投敌献关之后,非常失望,也非常痛心,他苦苦夺来的八大州二十五县全部失守,清溪内一片慌乱。
童贯、高俅的大军长驱直入,向清溪杀去。方腊亲自领兵相迎,却难敌大宋的十五万精兵,不久便战败被俘虏。童贯、高俅、蔡攸等将杀入了帮源洞的宫殿中,烧杀掠夺,搜出了很多金银珠宝,古玩文物。在宋军的围剿之下,起义军中三十余名主将被擒,被杀的人和当地的平民不计其数,不能再死灰复燃了。
王啸和方天定从乱军中逃了出来,向洛阳方向逃去,在乐清境内与兰莲菊梅四婢、裴书五人在途中相遇,方天定身受重伤,情绪非常激动,誓要回去拯救父亲,王啸在无奈之下,只得下药将他迷昏,让他安心养伤。
裴书道:“王神医有何打算?”
王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