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二百一十章 兴师问罪

第二百一十章 兴师问罪

因此而惹起战祸。无奈朝中大臣同意接纳的多,反对的少,完全忽略了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对宋国的威胁,所以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之下,赵佶最终选择了张觉的投降。

七月,前辽将领,金国平州守将张觉以平州向宋国投降,赵佶大喜,连忙派兵前来接应平州。

金国得知真相后,阿骨打非常恼怒,立即下诏平州官吏:

“孤当初驻跸燕京,为表彰平州吏民率先归附,故升平州府为南京,并减徭役,薄赋税,恩惠不可谓不重,你们为什么还要背叛?孤本想立即进兵讨逆,考虑到现在正是农时,不忍以一恶人而害及广大百姓,故暂不举兵。平州孤城自守,终难有成。待孤举兵之时,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事后,阿骨打只派出大将闍母率三千骑兵像征性讨伐,其实只是表明一种态度。张觉以五万兵屯营州,严阵以待。闍母因兵少,不交锋而退。只留书于营门,写着“今冬复来”之语。如此不战而屈之兵,令张觉觉得十分得意,当即妄以大捷报于大宋。

赵佶当真以为张觉打了大胜仗,非常振奋,立即升平州府为泰宁军,并拜张觉为节度使,还命宣抚司犒劳三军将士银绢数万。听完诏命将至,张觉大喜,率领众将出平州城至郊外,迎接大宋的钦差大臣。

谁知张觉的一举一动己经掌握在大金的探子手中,结果张觉没有迎来大宋的钦差,倒等来了大金的军队。慌乱之中,张觉无法返回平州城,只得闻风而逃,逃到了燕山府,王安中将他藏在兵器厍中。而来诏封张觉为泰宁节度使的诏书则落在了金人的手中,成为了大宋违约纳叛的铁证。

没有了张觉的平州军队群龙无首,如同一盘散沙,一触即溃。曼云霄、曼丽思兄妹连夜逃到了燕山府,与张觉一起藏在了兵器厍。

平定了平州之后,大金大将闍母向大宋索要张觉,王安中左右为难,借口不知张觉所在,有意拖延,无奈闍母并不松口,终日催逼大宋交人。在重重的施压之下,王安中只得斩杀曼云霄、曼丽思兄妹,企图蒙混过关。闍母仍不松口,还明确地指证张觉就藏在王安中的兵器厍中。

闍母同时还威胁道:“若不交出张觉,便派兵取之。”

王安中本来就理亏,在闍母以武力威胁的情况之下,他再也抵抗不住了,只好上奏朝廷请求定夺。

赵佶连忙上朝,在大庆殿中与文武百官商议对策。群臣都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交出张觉,便万事大吉了。

蔡绦道:“为今之计,只能斩张觉以平金国怒火。”

赵鼎道:“此事万万不可,倘若斩了张觉,恐怕会遭成‘燕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的不满。”

然而“六贼”横行,赵鼎独木难支,不久便被调离了东京大理寺,贬到了浙江杭州担任知府。赵鼎被贬之后,赵佶迫不得已接纳了蔡绦的建议,下旨燕山府处斩张觉。

取得了朝廷的同意后,王安中将张觉杀死,并将他的人头砍下,给金人送去,却因此引起了不少汉人的骚动,众人议论纷纷,均说朝廷畏金如虎,屈斩良将。兔死狐悲,张觉的死在常胜军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他们明确地知道,大宋既然不能庇护张觉,当然也不能保护他们。

郭药师就曾以此事反问于自己的属下:“倘若金国向宋国索要我,又会怎么样?”从此之后,郭药师便萌生了叛宋的念头。

金国虽然得到了张觉的人头,但他们并没有认为此事就如此了结,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适当的机会,然后再向宋国算总帐。

八月,金国倾向宋国和好的阿骨打在回上京的路上病死,其弟完颜晟(吴乞买)继位,决定粉碎“海上盟约”,筹划攻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