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惊闻到完颜宗望的军队己经兵临开封,赵佶又惊又怕,在福宁殿中召见大臣时,借着探身伸手试图交代事情时,忽然从御榻上翻落下来,拉住白时中的手道:“真想不到金人会如此对朕。”他话未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伴装昏厥在床边。
白时中顿时大惊失色道:“传太医。”
赵佶被救醒之后,伸出了右手道:“给朕纸和笔。”
蔡攸将文房四宝递到了床前,赵佶故意强支病体,写下了“传位东宫”四个大字,交给了蔡攸。
二十三日,赵佶再次在御榻上召见众大臣。此时的赵佶斜倚在御榻上,装作口不能言,右侧半瘫的样子,颤抖用左手在纸上写着:“朕己半身无矣,如何再决大事?”
大臣们谁也没有想到在御榻上翻了一个跟斗竟然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看着病得如此厉害的赵佶,他们全都懵了,彼此面面相觑,半响不语。
赵佶见大臣们全无对答,再写着:“众卿以为如何?”
众大臣仍然是一头雾水,相顾无语,不明白赵佶是什么意思。
赵佶见众大臣都不知所云,无言以对,就又写着:“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称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众大臣终于明白了赵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急忙下去召太子赵桓前来,准备受命即位。
赵桓并不是愚昧无知,国难当头,他当然知道此时就皇帝意味着什么,他哪里有能力决策一切,指点大宋江山?更何况赵佶一直健在,他虽为储君之位与云王、郓王、康王多番较量,却从未想过要提前继位,此刻被赵佶硬推上龙椅,一点儿心理准备也没有。赵桓应诏来到了御榻前,死活不肯接旨受封。
然而,赵佶禅位之意坚决,提笔斥责道:“你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大声申辩道:“臣若受之,则不孝矣。”
赵佶的态度缓和了一些,又写道:“官家老了,只能靠你来养老啦。”
知难而退的赵桓态度依然坚决,推说他年轻尚轻,阅历不足,难以担当重任,说什么也不肯在这危急的关头接受皇位。
赵佶多番苦劝之后仍无结果,终于失去了耐心,他主意已决,哪容赵桓一再推辞,于是命令内侍们强拥着赵桓到福宁殿即位。赵桓涕泪交加,抵命抵抗,甚至几次气绝于地。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在内侍和众位大臣的簇拥下,赵桓就像被绑架的人质一样,神强行拥入了福宁殿。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太师童贯和宰相李邦彦将龙袍强行披在赵桓的身上,然后赵桓被强摁在皇帝的宝座上,成了空前绝后,最为奇特的皇帝就位仪式。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酉时,宋徽宗赵佶禅位,太子赵桓继位,是谓钦宗。钦宗继位,即以“日靖四方,永康兆民”的寓意,取明年年号为“靖康”。期望在钦宗的统治之下,“四方安宁,万民幸福”。
宋钦宗赵桓继位后,立太子妃朱琏为皇后,并将刚满月不久的儿子赵谌为太子。赵佶退位后,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迁居龙德宫,郑皇后被尊为道君太上皇后,迁居撷景西园。
靖康元年正月,完颜宗望大军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直逼燕山府,燕山知府蔡靖下令郭药师率师抵御,岂料郭药师早己与金国勾结,里应外合,郭药师就像当初在辽国投降宋国一样,带着五万常胜军又向金国投降了。
郭药师降金的消息传到了京城,赵佶惊恐万分,几乎不愿相信这是事实。赵佶还想将燕山府割给郭药师,封他做燕王,使他世代守住燕山府,成为抵御金国的屏障。赵佶竟然如此昏庸无能,实在省人深思。
东路军在郭药师的引领下,长躯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正月二日,东路军就来到了黄河边上。
赵佶在禅位之前,本己派梁方平镇守黄河,谁知赵佶所用非人,平时作威作福的梁方平不仅毫不知兵,而且还胆小如鼠。他本陈兵在黄河北岸,远远看见金兵铁骑将至,还未接触,就带兵仓皇过河望南溃奔。守桥的官兵一见主力已走,也无心防守。烧毁了桥缆之后,也逃之夭夭。可叹宋军的防线,空荡荡竟无一兵一卒。
金军行进庆源时,徽宗内禅的消息传来。完颜宗望认为此举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徽宗认错了,承认接纳张党和与辽天祚帝勾结的事做得不对,因此“引咎辞职”;二是表明了对金人南侵已经做好了准备。
见到赵佶已经知错能改,完颜宗望也不咄咄逼人,准备就此收兵。郭药师却再次表现出降将立功心切的愿望,他在降宋时就曾主动请缨袭击燕京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