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一月一日,天降大雪,雪丝长数寸,天地晦暝一片。为表自己的决心和信心,赵桓还仿效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头戴小帽,身穿铠甲,轻装简从,冒着大雪,骑马巡视了南熏门。赵桓步行登上城门,慰问守城的将士。以一副体恤下情、与开封共存亡的姿态,激励全城将士。中午吃饭,他还将自己的饭菜赏赐给将士们,自已则吃为将士们准备的饭菜,将士们无一不感激得泪流满面。
随后几天,朱琏又组织后宫中的三千佳丽,日以继夜地赶做棉衣棉被等御寒物,分赐给守城的将士们,将士们无不大受鼓舞。
二日,东路金军己经来到了城下,并开始攻城。赵云桦连忙带兵出去迎敌,两军撕斗了一天,倍感疲惫,完颜宗望亲自监军,金军士气如虹,不久赵云桦战败,退回了城中。
三日,西路金军才从后赶上,在开封城下与东路金军会师。两路金军会师后两面夹攻,将开封府四面八方全部紧紧包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令宋朝的军队再也无法接近东京。第一次围城,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只有六万人,兵力有限,授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曼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东西两路大军超过十五万兵马,将开封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之人插翅也飞不出京师。
赵桓毫无畏惧,一连三天,分别巡视了西城、北城和东城。同时仍然赏将士们吃自己的饭菜,自己则吃将士们的饭菜。这几天风雪交加,一直下过不停。
五日,殿前副指挥使王宗楚建言,应出兵城外下寨,一方面可使金军不敢轻易近城,另一方面,进可攻退可守,机动灵活,易于牵制、骚扰敌人。赵云桦也认为此法可行,无奈赵桓则以宋兵不善战为由,不予采纳。
七日,在王宗楚的再三请求下,赵桓同意由统制高师旦率殿前司亲兵千人出城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宋军大败,高师旦战死,赵桓从此更坚定了死守的决心。
眼看金兵攻城日甚一日,云王赵云桦、签书枢密张叔夜不甘心死守挨打,也想出城一战。
十六日,赵云桦、张叔夜瞒住赵桓,下谕召范琼、李宝、折彦文、何仲刚等诸将上城议事,意在出战。谁知从清晨等到午时,所召的众将一个都没有等来。该来的人没能等到,不该来的诏书却等来了。
赵桓下旨道:“闻卿召诸将议事,是出城一战吗?如想出战,应先向朕奏明才可。”
原来诸将闻召,知道是赵云桦、张叔夜的主张,自知来也不是,不来也不是,只好私下将消息透给赵桓,想探探赵桓的态度,这才招来赵桓的诏书。接到了圣旨,赵云桦、张叔夜俩人也只能作罢了。
金人仍是老套路,一边攻城,一边派人议和。宋人也是有来有往,一边守城,一边与金人谈判。
十七日,金人派特使进城,邀亲王和宰相出城议和。
十八日,金军攻通津门,同时又派使者邀亲王和宰相出城议和,这特别点名邀的是云王赵云桦和宰相何栗。
十九日,接受了上次肃王和张邦昌被扣留一事的教训,这一次赵桓并没有按金人的要求派出亲王赵云桦和宰相何栗,而是派知枢密院事曹辅和宗室节度使士佈,代替宰相何栗和亲王赵云桦去金营。
完颜宗翰在自己的大帐中接见宋朝使者。见来使中不是宰相何栗,完颜宗翰心中己经不快,便不理会曹辅,只问亲王名讳。
士佈道:“士佈。”
完颜宗翰感到奇怪,就问:“既是亲王,为何不与皇帝连名?”
士佈含糊答道:“人臣不敢与君父连名。”
完颜宗翰立即就明白其中有诈,于是赶快叫来对宋朝皇室十分熟悉的手下询问,这才知道士佈果然只是宗室,并非亲王。
宋朝皇帝居然敢如此敷衍于他,这令完颜宗翰十分恼火。他知道宋朝此次和谈全无诚意,便强压怒火,不再与宋朝使者交谈半句。勉强置下酒宴,酒过三巡之后,便送宋使回城。
次日,完颜宗翰向手下下达了全面进攻的死命令:必须在五日内攻下开封。
完颜宗翰的判断是准确的。
自从闰十一月初开始攻城一直到曹辅奉命出城议和,半个多月的时间,金人几乎每天攻城不止,所用手段也不过鹅车、云梯之类,效果也十分有限。所以何栗看来,金人之所以再次派人请和,就说明他的手段己经使尽了,动武不成,不得己才又谈判,想就此顺坡下驴。
开封城里,李纲走了,种师道病死了,各地援兵也被投降派遣散了,十四万西军被封锁在潼关,宗泽的军队又无法及时赶到。宋军伤亡惨重,京城中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