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完颜宗翰派被扣押在金军大营中的李若水进城,作为信使向赵桓传达完颜宗翰只想得两河之地,别无其他要求的口信。
此时的赵桓,独自抱住太子赵谌在寝宫中,身边全无大臣,只有十几个侍卫在寝宫内外侍立。李若水来到寝宫,见到了赵桓,君臣见面抱头痛哭。金军假意议和,赵桓竟然信以为真。
二十七日天刚刚放亮,赵桓便任命宰相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求和。此时此刻的何栗早就没有当初守城时的威风,惊惶失惜,竟然不敢领命。赵桓再三申斥,何栗仍然迟疑地站着,一动也不动。
站在一旁的李若水见状大骂道:“国破家亡,全是你们这些人误事所致,你们万死都不能辞其咎,去金营谈判还犹豫什么?”
赵云桦道:“皇上,倘若何栗不敢前去,就由臣代去吧!”
赵桓顿时大惊,赵云桦不知天高地厚,前去恐怕会得罪金人,反而坏了大事,当下说道:“皇兄不能去,只能让何栗和齐王去。”
迫不得已之下,何栗只得硬着头皮出使军前。他全身发抖,直打哆嗦,两腿颤抖着好不容易来到了马前,竟然没有力气上马,最后是被人连拥带抱才上了马。
来到青城完颜宗翰的中军大帐,帐外守卫森严,守土们皆手持明晃晃的兵刃列在两旁。走进大帐,见完颜宗翰端坐在大木案后,赵栩和何栗立即跪下磕头,伏地领死。
完颜宗翰厉声问道:“宋朝拒和主战谁是主谋?”
何栗道:“是下官力主战议。”
完颜宗翰追问道:“真的不和你们皇上拒和主战?”
何栗道:“所有主战的命令皆出自下官之手,不是皇帝的意思。”
完颜宗翰语气稍缓,又问:“本帅几次邀你出城议事,你为何不来?怎么如今城破了,你倒来了?”
何栗道:“过去不来,是为了生灵。”
完颜宗翰道:“现在你来了,又是为什么?”
何栗道:“仍然是为了生灵。”
完颜宗翰目不转睛地逼视何栗,半晌没有说话,忽然哈哈笑了起来,问道:“本帅要洗城如何?”
何栗道:“率兵洗城,元帅一时之盛也,爱在施德,元帅万世之恩也。”
听了何栗的话,完颜宗翰觉得十分受用,面色缓和了许多,说道:“自古以来,就有南有北,不可偏废一方。现在本帅所希望的,也只是割地,不想亡国。请回奏钦宗,本帅欲请太上皇出郊外相见,不可推辞。”
听到了完颜宗翰不亡国的承诺,赵栩、何栗一块石头才落地,拜谢而归。
派了何栗出城之后,赵桓与赵云桦冒着铺天盖地的大雪来到宣德门安抚城中军民百姓。城下上万军民见皇帝驾到,口称万岁,哭声一片。赵云桦无能力挽狂澜,心中有愧,强忍住了夺眶而出的泪水。赵桓却情绪激动,同全城军民一起放声放哭。
正在此时,金国使者萧庆来宣德门见赵桓,赵桓对萧庆以手加额,说道:“宁害朕,勿害城中军民。”
萧庆道:“元帅有令,两国己通好,城中秋毫不动。”
为了感谢金军约来士卒不进入城内,赵桓马上要求文武百官及僧道等人去金营前致谢,感激金军给他们留下了活命。同时还提出,愿犒军者,请以牛酒置于南熏门,听从金人安排。
赵桓随后又发出安民告示:“两国已和,只侯宰相何栗、齐王赵栩从金营回来,签署盟约。”
不多时,萧庆又走出金营传话道:“国相、太子感谢宋民的好意,我军中食物不缺,就不麻烦宋民送酒食等物了。因天气不好,道路难行,也不劳僧道父老来军前了。”
何栗从金营中返回,向赵桓禀告了完颜宗翰仅割地,不亡国的和议条件,赵桓听后稍感宽心。但听说完颜宗翰要邀太上皇出城,不禁又替太上皇担心起来。
赵佶听到了此事,吓得面无血色,他那敢出城入金军大营?因过度惊吓,他索性诈病躺在了床上。赵桓无奈之下,只得以太上皇痼疾缠身为由,决定代替赵作出城去见完颜宗翰,他想先做好准备,却又不知从何做起。
张邦昌也被金军押到了开封,他得知开封城破之后,痛哭流涕,向金人摇尾乞怜。在闲聊之中,他向金军副帅挞懒推荐了倾国名妓李师师。
挞懒也久闻李师师的芳名,攻入了开封城后,他曾带兵去金环巷醉杏楼,却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了一间空宅。
挞懒道:“张邦昌,你可知李师师的下落?”
张邦昌道:“她今在慈云观出家为道。”
挞懒闻言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