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二百六十章 靖康之难

第二百六十章 靖康之难

金人在扶植张邦昌为帝的同时,再次搜刮金银,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夺之列。开封府担心金银不够,金人无端挑衅,便故技重施,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市场,用粮食换取金银。由于京城被围困,粮食匮乏,百姓手中的金银也无所用,便纷纷拿出来换米。这样一来,开封府又得金银几万两。然而开封城已被搜刮了数次,金银已尽,根本无法凑足金人所索要的数目,金人也只好作罢。

此时,金军统帅得知云王赵云桦、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军的退路。他们担心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因而在建立了傀儡政权之后,准备撤军北归。

在撤退之时,金军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哀鸿遍野。完颜宗翰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的确令人发指,落得了千秋的骂名。

金军临走时血洗开封城,残暴不仁,恶名昭彰,给广大的黎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各方热血男儿闻言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投军而去,抵抗金军。

三月底,金军决定撤离开封,把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宫娥、太监,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古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物全部押往北方。京城中公私积蓄全都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金军分东西两路撤退,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监押,包括赵佶、郑太后、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于三月二十九日沿着滑州而去。张邦昌率领百官遥辞于南熏门,众大臣哭声震天。

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监押,包括赵桓、朱琏、赵谌、宗室子孙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三月三十日沿着郑州方向而行。

被掳走的百姓不低于十万,其中女性居多,分七派北迁,一路之上雷声阵阵,大雨滂沱,连苍天也为之洒下了同情之泪。

四月一日,凛冽的北风阵阵扑面而来,飞沙走石,枝折叶落。张邦昌按照以往的惯例,降“手书”大赦天下。这种大赦天下,通常是表示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吕好问下朝后,又借机留下来提醒张邦昌道:“众人拥戴相公为皇帝,是慑于金人的武力,现在金人己经北归,相公还能被百官拥戴吗?云王、康王没被金人掠走,似是天意。何不拥戴云王、康王,还皇位于赵氏?”

张邦昌早有此意,只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并苦于不知如何去做。见吕好问提及此事,便借机询问应对之策。

吕好问又献计道:“为今之计,当迎元祐皇后入宫,然后再请云王或康王早正大位。另外,先于各地推戴云王、康王则为功臣,后于各地推戴的为叛臣,其中利害一目了然,所以此事绝不可稍缓。”

元祐皇后孟婵虽早已被废,但毕竟曾是哲宗赵煦的皇后。张邦昌在此非常之时,最关键的是要向云王、康王发出一个信号,明白无误地表明自己要还皇位于赵氏的态度,而元祐皇后明显是一个非常适宜的人选。

吕好问见张邦昌听了自己的计策之后并未表示反对,知道事张邦昌已经默默接受了,只是还需再有个人顺水推舟而矣。吕好问转念一想,顿时计上心头,他赶紧赶到胡府,将自己的计策透漏给同僚侍御史胡舜陡。两人本是同窗好友,感情深厚,当即一拍即合,彼此心照不宣。

胡舜陡会意,立即返回宫中劝谏张邦昌,要早他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便日后归位于云王或康王。听了两人的劝谏,张邦昌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迎元祐皇后孟婵入宫,还皇位于赵氏。

张邦昌要退位的消息闻风而传,霎时间满朝文武人人皆知。王时雍顿时惊慌失措,在开封城陷期间,他为金人搜刮金银最为积极,出力也最大。张邦昌一旦退位,新君登基,定会秋后算帐,他非但官位不保,而且性命堪忧。

王时雍三步迸作两步,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宫中,劝阻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现在皇上已就皇位,已成骑虎之势,再从虎背上下来,绝无再生之理。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如此仓促决定,应从长计议。否则他日噬脐,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徐秉哲听到消息后也急忙赶到宫中,跪在地上苦苦劝道:“请相公收回成命,现在已是骑虎难下,倘若冒然退位,金国必定不允,恐怕会带兵前来讨伐,相公要三思而行呀!”

张邦昌自知骑虎难下,已是进退两难,他在刚刚接任大楚皇帝位之时,曾经想过接家眷前来京城团聚,但他的家眷才来到淮宁境内,就被淮宁知府赵子崧扣为人质,并威胁他若不归政于赵氏,便灭他全家满门。他并非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