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三百零九章 首次告捷

第三百零九章 首次告捷

自从逃离扬州之后,赵构除了派杜时亮出使金国外,还曾派洪皓、崔纵、张邵等臣出使金国议和,但全部都被吴乞天扣押在金国,有去无回,而金人的南侵则越发猖獗。

离开了建康之后,赵构在杭州没住上几天,又被迫漫无目的地四处躲避金军,过着居无定所的逃亡生活。

吴药芬道:“皇上,如此躲避下去,也不是办法,难道我们就不懂得反抗吗?”

赵构见吴芍芬言之有理,赵构在恐惧之余,又暗起了反抗的念头,毕竟南宋朝廷还有几十万大军,又有长江作为天险,的确应该反抗,不能一味忍让。他决定御驾亲征前往平江,抗击金人,吴芍芬也表示愿意与他同生共死,一同随驾前往。

十一月二十五日,赵构与吴芍芬从越州出发,签书枢密院事周望和韩世忠、张浚率兵紧随左右,当晚就住在了钱清堰。

吴芍芬端来了丰盛的饭菜,赵构又困又饿,很快就吃了个精光。正在此时,忽然有人前来禀报杜充弃建康而逃走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把赵构和吴芍芬都吓得目瞪口呆,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吴芍芬愤愤不平地道:“杜充临阵逃脱,该杀!”

赵构铁黑着脸,抛下了一句道:“后宫不得干政,做好你的本份,等待朕的消息。”他边说边走了出去。

杜充弃城而逃的消息沉重地打击了赵构的反抗意志,他犹如被人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浑身惊震,大惊之余连忙召来文武百官到府堂上共同商议对策。

赵构道:“近来坏消息不断,杜充镇守长江不利,陈淬战死,王燮拥兵南逃,金国人马必来浙西追袭,事情很紧急,众卿以为该如何做?”

众大臣见时势迫人,都面面相觑,所有眼光都投向了吕颐浩。吕颐浩身为百官之首,自然不能推卸责任,当务之急,乃是赵构的安全,所以谁都不敢首先发言,只是静静地等待宰相的说词。

吕颐浩道:“以目下的形势看,再西行迎敌恐有不妥,臣有一策,望皇上仔细斟酌。”

赵构连忙问道:“什么计策?”

吕颐浩道:“金人以骑兵取胜,而我们由于有皇族、百司、官吏、兵卫及家小,人数太多。如果从陆路行走,不仅行走速度慢,一旦遇到不好走的路,粮运不畅,还极易生变。金人既入浙江,必分遣轻骑追袭,如此一来,我们必然十分被动。如果我们乘船走水路,敌骑的优势就没有了。江浙一带夏季炎热,敌人不能久留,我们可以等金人退走之后,再返江浙,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此正是兵家所谓的奇计。”

赵构听完,顿时龙颜大悦道:“此计可行,你们几位大臣先讨论一下,明天召侍从台谏等来都堂一同决策。”

赵构返回了后宫,吩咐吴芍芬赶紧收拾行装,明天一早重返越州。吴芍芬见他忧心忡忡,当下也不敢多言,连夜收拾好衣物。

二十六日,赵构一行重新返回了越州,连城都都没有进去,赵构就连夜召来了侍从官们到河边的亭子里商议对策。

赵鼎道:“眼下局势是寡不敌众,无法与金人直接对抗,应避敌为上。”

吕颐浩道:“以眼下来看,避敌一事恐无异议,现在最要紧的是商量如何避敌,是否该航海避敌。”

郑望之极力反对,说道:“自古以来,还从未有一位皇帝要乘船漂泊海上以避敌,实在闻所未闻,不可思议。”

权户部侍郎叶份却非常赞同吕颐浩的建议,说道:“如果有别的办法当然更好,否则不走海路如何才能确保皇上的安全?”

赵构也另有打算,说道:“昨夜朕也想了一个晚上,航海避敌一事势在必行,卿可速寻海船准备航海。”他立即作出了决定,速往明州,准备航海避敌。

吕颐浩又道:“海船有限,乘船人数不能太多,望皇上允许暂时遣散侍从官以下的官吏随从,允其自寻生路。”

赵构不解地道:“士大夫当知义理,哪能不扈从皇帝?如无人扈从,朕这个皇帝和林间草寇又有什么区别?”

虽然赵构心中很是不悦,但事实情况确实不能带上太多的人,他也只带上吴芍芬和部分官员,一起航船直赴明州。

兀术攻下了建康之后,于十二月七日沿水路直杀到杭州,一路四处打听李紫瑕的消息。他并不知道,李紫瑕此刻正在苏州云王府中待产,赵云桦担心她再有闪失,不敢再冲锋陷阵,正郁郁不乐地留在了府中。

沿途的百姓听说有大军向杭州进发,还以为是朝廷的溃兵,于是向广德军知军事周烈禀报。

为了不让这些乱军骚乱百姓,危害社稷,周烈连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