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牌诏令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牌诏令

岳家军两战两胜,岳飞信心大增,认为此时正是乘胜追击、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一边奏请赵构,希望进军开封,收复中原;一边不等赵构下旨,便挥师进军朱仙镇,与兀术对垒而阵。朱仙镇距离开封府,也不过仅四十五里路。

眼见收复开封指日可待,岳飞心中非常高兴,精神十分振奋,激动地与部下约定:“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与此同时,张俊攻克毫州,王胜攻克海州,张浚在长宁打了胜仗,韩世忠又在泇口镇获胜,各个将领都告捷,秦桧却担心会因此而影响到议和,极力主张收兵。

顺昌大捷,郾城、颖昌大捷,赵构也非常高兴,只是他的高兴和岳飞等人的高兴不同,他并不是认为现在是大好的时机,终于可以用武力来收复中原了。而是认为几次奏凯,是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与金人进行真正的谈判,是赵佶的梓宫和太后韦梦蕙、皇后邢秉懿可以回国之时。

对于岳飞等将的胜利,赵构在朝堂之上公开表明自已的态度。他认为仅仅收复州县,并非良策。因为收复之后,如果要守,则兵分而势弱,易受反击。如果不守,很快又会被金军夺回去,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生灵涂炭。攻击敌人一定要深思熟虑,万全之后,再一举而逐敌。到那时,州县皆真正归南宋所有了,何必仅凭武力一州一县地去攻取呢?

赵构又道:“用兵盖不得已事,岂可攻战为乐?朕自始至今,唯以和好为念,兼爱南北之民,以柔道御之。只知恃力而为,也许会取胜,但绝不能成功。”

赵构的这番说话,实在耐人寻味。他在看到了岳飞奏请派师增援,一举收复开封等地的奏折后,听从了台官罗振关于朝廷兵微将少,民困国乏,若任由岳飞继续深入中原,会非常危险的建议,立即下旨令岳飞班师回朝。

赵构下旨到朱仙镇,说道:“待将来兵强将众,粮食充是,直兴师北伐,一雪前耻,此万全之策。”

赵云桦此刻不禁对赵构的决策提出了质疑,眼见胜利在即,为什么要突然退兵呢。其实他的想法与赵构的根本不同,他自幼流落民间,又是习武之人,与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赵构有天壤之别。“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以“孝”为治国基本理念的赵构,又如何能置自己母亲的生死于不顾,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赵构才不愿以武力解决此事。

赵云桦理解赵构的思母心情,赵佶梓宫未还,在他心中始终也是一个心结,他也绝对不允许赵佶客死异乡,连梓宫也不能迎回安葬入王陵。既然朝廷决意讲和,那么岳飞孤军深入,的确危险,朱仙镇也并未久留之地,他当下也不再有任何的建议,任由赵构自行决策。

只有秦桧深知赵构的心思,所以他依照赵构的意思,下令同样取胜的张俊率所部弃毫州,渡淮河退守寿春;后来又让驻守在顺昌的刘锜调往镇江;而让岳飞抽兵力回防顺昌。这正是赵构要实现的战略:以战求和。

岳飞在郾城、颖昌之战,是在没有友军配合的情况下独自进行的,虽然是胜了,但在大局上来看,却是非常危险的。但在这种十分危险的情况之下,岳飞见到了朝廷要他班师的旨意后,不仅不准备执行,反而将进军计划写在奏折里,坚决反对班师,强烈要求用武力收复中原。

赵构一看到岳飞的奏折,心中非常着急,现在岳家军这么厉害,如果岳飞要谋反不听君命岂不是坏事?而且岳飞在奏折中还提及到要迎回徽、钦二帝,倘若宋钦宗赵桓真的回来了,他赵构又该如何自处?想到了这儿,赵构马上给岳飞下了一道诏书,要他迅速回到朝廷,把军队撤回来。他赵构宁愿做金国的臣子,也不愿让岳家军壮大起来,威胁到他现在的地位。

岳飞一接到诏书,连忙上奏朝廷,说金军士气阻丧,抛弃了全部辎重,急忙渡黄河逃跑,两河豪杰响声归附,我军士兵拼死效力,这样的机会不会再来,千万要把握好时机,不能轻易丢失。

岳飞打了胜仗,赵构当然高兴,但岳飞不听指挥,是赵构绝不能允许的。见到岳飞如此固执,赵构十分生气,他绝不能让岳飞坏了自己的大事。赵构见岳飞不肯撤兵,连忙与秦桧商议对策。

秦桧知道岳飞意志坚定,不可改变,于是想出了一条毒计。秦桧让赵构先下诏让张俊、杨沂中等率军回师,然后上奏说岳飞孤军深入不能久留,请求立即下旨要岳飞班师回朝。

赵构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写了一封措辞委婉的亲笔诏书后,又在同一天里连接亲笔签发了十二道金牌,每道金牌都写着“飞孤军不可留,令班师赴阙奏事”的圣旨,强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一天之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