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言甚是,咱们还是要象征性地去濠州例行一下公事,但就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了。”
张俊随后设宴款待了刘锜诸将,在筵席间向刘锜交待道:“相公手下都是步卒,久战在外,实在辛苦,现在濠州之围已解,相公就不必再长途跋涉去增援了,相公可由采石渡口径回太平,下官与杨太尉到濠州炫耀一下实力,安抚一下百姓,然后下官将取道宣化回金陵,杨太尉由瓜州回临安。”
张俊是顶头上司,刘锜也以为濠州之围已解,当下并无异议。酒过三巡,筳席散了之后,刘锜立即带兵先行回太平而去。送走了刘锜的军队之后,张俊和杨沂中也统兵前往濠州。
次日,张俊、杨沂中两队兵马来到了平明,张俊一行并没有发有什么异样,继续赶路。谁知再上前数里,就接到金军攻打濠州的紧急谍报。张俊简直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谁又会想到刚刚撤走了的金军,此刻竟然会重新回返而来。其实金军根本就没有撤走,完全是那些逃亡的百姓捕风捉影,在乱说一通。
张俊见军情紧急,来不及细想,立即派人传书给刘锜,要打赢这场硬仗,自然也少不了刘锜。
刘锜在返回太平的途中接到了张俊的身急军情,也吃惊不浅,连忙下令军队暂时歇息。因事发突然,刘锜的军队在仓促间只准备了十天的粮食,就马上掉转了马头,从后追去,在平明境内追上了张俊、杨沂中的军队,三军结盟,一齐向濠州进发。
九日,张俊、杨沂中、刘锜三人来到距离濠州只有六十里的黄连埠。在这儿他们惊闻濠州城已经失陷的消息。有谍报来报,金军已经杀了王进,在濠州城中烧杀掠夺,城中百姓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张俊大惊失色,连忙与杨沂中、刘锜两人商议对策。
刘锜道:“两府想如何对策?”
张俊无言以对,向杨沂中看了一眼,想先听听他的建议。
杨沂中脱口而出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呗!相公与张太尉在后,我在前,有进无退,定能取胜。”
刘锜道:“我军虽锐,但纪律稍有不是。并且我军此行的目的是解濠州之围,如今濠州已经失守,这对我军士气打击很大,人心思归。另外,我们粮食将尽,又身在旷野,如果贸然进攻,一定很危险。在我看来,我们应先扎下营寨,固住根本,然后再出兵袭击,望两府采纳。”
张俊见刘锜说得条条是道,当下也不敢擅自出兵,他采纳了刘锜的建议,安下了营寨,选出精锐,准备来日再战。
当晚,张俊派出了数批探子前去侦察敌情,回来都说没有发现金军。当中有人分析可能是濠州城破了之后,金军掳掠了财物之后,因为无所凭借,又怕宋朝的大军前来攻击,所以已经撤走了。
但是张俊仍然不放心,又派出了数百探子前去探寻,仍然没有发现有金军在附近出没。张俊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后,彻底地放下了心,派人前去通知刘锜,说这儿已经很安全,不需要他再出兵了。
四更时分,杨沂中与统制官王德率两千骑兵从黄连埠出发前往濠州,另外还有军中选出的万余精锐的部队从后策马赶了过去。
十日午时,杨沂中、王德率领的骑兵来到了濠州城西的岭上,还未列好阵型,就见城南方向烟尘滚滚,黄沙弥漫,有千乘万骑的金军风驰电掣般疾奔了过来。杨沂中暗叫不好,才知道上了金军的大当了。
杨沂中问王德道:“怎么办?”
王德也无计可施,连忙推卸了责任道:“王德不过一统制官,怎敢参与决策?一切唯太尉马首是瞻。”
杨沂中在仓皇之中举起马鞭指着军队,众将却误以为他要撤退,于是立即调转了马头,作鸟兽散去。跟在骑兵后面的步卒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见到骑兵四下散去,也跟着拼命逃窜。在逃亡的途中,步卒毕竟比不上马快,金军的战马很快追了上来,宋军步卒虽极力抵抗,但死伤惨重,霎时间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驻扎在黄连埠的宋军闻到了杨沂中大败的消息后,纷纷弃寨而逃,向南退去,刘锜率本部兵马在断后。金军见刘锜大军声势浩大,下令穷寇莫追,任由宋军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