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大家都已经下班了。实验楼尽头的办公室里,一盏灯还亮着。里面传来一位年长者严肃的声音:“怎么,委屈了?”
“没……。”一位年轻女声怯懦地回答道。
忽然,办公室的灯光一闪而灭,随即又亮了起来。年长者轻轻皱了下眉,并没有太在意。是啊,这座实验楼已有百年历史,许多地方亟需更新迭代。可惜近几年系里财政紧张,并没有闲钱来修补这些还能暂时忍受的小毛病。然而,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次灯光的突然闪烁并不仅仅是年久失修的日常现象。
“既然如此,你在我们实验室的轮转也结束了。不过,实验室的钥匙我还是要收回。这把钥匙不允许非实验室人员持有。”年长者平静地说道,听不出任何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这句话在女生耳中却变了味:要还钥匙?是不是因为我来要分数,老师生气了?还是觉得我成绩太差,老师不想要我了?但她不敢违抗,刚刚惹得老师不悦,她没胆子再讨价还价。她只是从背后的包里翻找,拿出一把金色的小钥匙,递到老师面前。
“还有其他事吗?”老师接过钥匙,也没看她一眼,继续坐在电脑前工作,冷漠地问道。
“没……没了。那老师,晚安。”女生心里一阵伤心,但又不好在老师面前表现。只得急匆匆地从办公室退出来,生怕一秒晚了,眼泪就要掉下来。
随即,实验楼走廊的灯光又一闪而过。女生对此习以为常,每次自己不开心,感觉周围的环境都在跟着她一起不开心。就连灯光都在嘲笑她呢!
原来,这年长的人正是女生内心认定的博士导师。本来基本都已确定,可是刚刚的小插曲让女生心里又产生了疑虑。
女生芳名仁星瑶,是个在美满家庭长大的幸福孩子。虽然家里不算富裕,但父母一位是主任医师,一位是高级工程师,从来不会在吃穿用度上委屈她。随着年龄增长,她渐渐有了“世界之大,要去外面看看”的想法。在一次卧膝长谈中,她向父母透露了自己的计划。父母当然是全力支持,可是当提及学费时,却有些为难。毕竟只是中产家庭,星瑶又学的是理科,在国外即使读个硕士,没有上百万也是难以负担的。
“我听说有些同事的孩子出国留学是不需要学费的,要不你找找,看看有没有可能?”妈妈提了建议,“当然了,如果真的找不到,我们也可以借钱。这个你不用太担心。”
“是呵,薅资本主义的免费羊毛,不薅白不薅。”爸爸说话永远都是这么不着调。
“行啊,我去打听打听。”星瑶答道,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这样的机会,不能浪费家里的钱。毕竟一两百万,想挣回来那得是猴年马月。
几周之后,随着调研的深入,星瑶发现美国是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本科毕业就直接读博,连硕士都不用,一下又省了好几年的青春。加之理科博士很多都可以当助教或者助研,这样一来,工资就可以由系里或者导师发放。如果去了中部的低消费地区,不仅能够平日吃住,甚至还能剩下一些。
有了目标就好办多了。女生从来都不是个拖延症患者,执行力极强。说干就干。
先说量化考核,研究生入学考试、托福考试,考试一个不能少。即使很多学校不要求研究生入学考试了,星瑶想着如果她的竞争者没有这些成绩,而她有的话,或许能稍微提高点录取机会呢?
再来圈定学校,选专业,最后从专业网站页面点进去看看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几天下来,专业和老师都看的差不多了。圈定了美国中部几个学校,排名由前到后,这样到时候申请的时候也好拉开差距,排名在前边的用来拉高,排名靠后的用来保底。然后就是套磁了。说起套磁,其实就是要自己联系心仪的导师,问他缺不缺学生,看自己合不合适。当然,对于星瑶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问有没有工资。
问了一圈下来,要么一些老师手上没经费,不能保证读博期间每年都有工资发,要么就是当年没有招人计划的,很快范围就缩小到几所学校的几个老师里。
按照网申时间,星瑶开始逐一投递。可惜她忽略了即使老师说缺学生,有钱发,也有系里卡的。星瑶的本科本来就不是出名的,加上自己还是本科直申博士,门槛就高了很多。好巧不巧,最后有且仅有一所学校发出了橄榄枝。这橄榄枝还不是大众意义上的录取通知书,仅仅是个面试邀请。
那也比全军覆没好啊!星瑶收到了邮件,也只是稍稍激动了一下,便赶紧开始准备面试。她没出过国,也不知道美国大学都是什么样的面试套路,只能是从网上搜索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