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在上面讲一遍,其他孩子都还在犯迷糊,三姑却早就写出来了。上了一年学,每次考试,三姑一直都是班里前三,考第一的次数比考第三的次数还多。等到升级的时候,爷爷奶奶谁也不说让我三姑留级的事儿了,三姑顺利的上了二年级。
那年秋天,学校放假了,地里活多,二姑也跟着奶奶下地干活挣工分。三姑才七岁,队上不给工分,奶奶留三姑在家里帮老奶奶做饭。
八月二十那天,是大队长家儿子结婚的前一天。按照村里的风俗,爷爷一大早起来,就去给大队长家帮忙。奶奶领着大伯他们几个上工走后,三姑收拾完锅碗,出门去看响器。
那个时候,村里面没有什么娱乐项目,谁家娶个媳妇或是埋人,在过事儿前一天和过事儿当天,都会雇两天响器班热闹热闹。乡村里的响器班子,不光会吹吹打打,还有一个两个能说会唱戏的。虽然不上妆,但是也唱得有板有眼,很是不错,跟去戏台子前听戏差不多。全村子不上工的孩子,都会去看热闹,外带听响器班子敲打唱戏。
张家二婶子的二闺女,也跟在看热闹的孩子们中听戏。她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和她一般大的孩子,早都去队里上工挣工分了。她家里他爹她娘和她爷爷奶奶都下地,她姐姐也做了记工员,能挣十分,不缺她挣的那几个工分。她娘娇养她,舍不得她去地里挨晒受累,她在家除了做做饭,能和一群不能上工的孩子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