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对我的羞辱,日后我定要让你们跪在我面前,哭着求我原谅。” 可他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温和谦卑的笑容,仿佛什么都没听见,只是在不经意间,眼神中闪过一丝稍纵即逝的阴狠,那是被压抑已久的愤怒与不甘。
就在大公主和二公主你一言我一语,嘲讽得正起劲的时候,讲堂的门被缓缓推开。侍讲学士抱着一摞厚重的书卷,稳步走了进来。他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款式简洁却不失典雅,整个人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面容清瘦,颧骨微微突出,眼神却深邃而锐利,透着一股让人望而生畏的威严。
侍讲学士一看到两位公主这般毫无规矩、肆意喧闹的模样,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眼中满是不满与责备。他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那声音低沉而有力,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开来,显得格外响亮。两位公主听到这熟悉的咳嗽声,身体猛地一僵,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大公主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眼神不自觉地闪躲着;二公主也下意识地抿了抿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抓紧了衣角。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忌惮。
她们心里都十分清楚,这位侍讲学士在皇帝面前极有话语权,平日里对课堂秩序和皇家子弟的言行举止要求极为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被他抓住把柄,到皇帝跟前参上一本,那后果可不堪设想。于是,两人立刻像霜打的茄子一般,偃旗息鼓,迅速收起了刚才那副嚣张跋扈的模样,乖乖地各自找到位置坐下,还装模作样地一脸认真地翻开书本,就好像刚才那激烈的争吵从未发生过一样。
侍讲学士手中捧着一卷古籍,动作优雅地缓缓展开,那不疾不徐的姿态,让原本还带着些许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被刻意压低。
侍讲学士的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仿若从历史的长河中悠悠传来。他从商周的兴衰讲起,讲述着朝代更迭中的风云变幻,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都被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让台下的皇子皇女们仿若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从秦皇汉武的雄图霸业,到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再到前朝的衰败覆灭,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转折,他都剖析得鞭辟入里,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其中蕴含的治国之道、兴衰之理一一阐述。他的目光如炬,在台下众人的脸上逐一扫过,那眼神中不容置疑的威严,让皇子皇女们不自觉地挺直了脊梁,全神贯注地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凤无期端坐在座位上,脊背挺得笔直,犹如一棵扎根于石缝却顽强生长的青松,坚韧而不屈。他的双眼紧紧地盯着侍讲学士,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那炽热的目光仿佛能将眼前的一切都燃烧起来。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来回游走,沙沙作响,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那密密麻麻的字迹,犹如他内心深处对知识的虔诚倾诉,一笔一划都饱含着他对学问的敬重与追求。周围的安静氛围让他更加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完全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侍讲学士口中的千古智慧。
当侍讲学士讲解完一段关于治国之道的经典论述后,他微微顿了顿,目光突然变得温和起来,带着几分赞许与欣慰,缓缓看向凤无期。脸上浮现出一抹真诚的笑容,开口说道:“今日,三皇子凤无期对这治国之道的见解,实在是令我眼前一亮,惊喜万分。他不仅能够灵活地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还能紧密结合当下朝廷的局势,提出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观点。由此可见,三皇子平日里对学问的钻研之深,用心之诚,绝非一般人可比。” 侍讲学士一边说着,一边轻轻点头,眼中的赞赏之情愈发浓烈。
听到这番夸赞,凤无期立刻站起身来,动作轻盈而不失稳重,微微欠身,恭敬地行了一礼,谦逊地说道:“学士过奖了,这都多亏了学士平日里的悉心教导,让我得以在学问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若无学士的指引,我断然不会有今日的见解。” 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言语间满是对侍讲学士的敬重。侍讲学士微笑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接着说道:“三皇子不必过谦,以你的悟性和态度,日后必定能在这朝堂之上,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然而,其他皇子皇女们的反应却与侍讲学士的赞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皇子原本正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听到侍讲学士对凤无期的夸赞,脸上瞬间闪过一丝不屑,嘴角微微向下撇去,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他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故意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人听见的音量小声嘀咕道:“哼,不过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