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炉里(电壁炉)火光跳跃,橘黄的暖光跳跃在原木墙壁上。角落的木质吧台后,一个戴着无框眼镜、气质温和的男人正专注地擦着玻璃杯——是老板老王,一位从北京胡同“出逃”的音乐人。
“来,先喝口热的压压惊。”老王递过来两只粗陶杯子,里面是深褐色、热气腾腾、辛辣气息扑鼻的姜茶。
大力双手捧着滚烫的杯子,小口啜饮。辛辣滚烫的液体从喉咙一路烧到胃里,驱散了四肢百骸的寒意,脸颊迅速飞起两团红晕。
“姜辣素和糖分…即时热效转化率…很优秀。”她被烫得吸了口气,鼻尖冒出细小的汗珠。
孟屿笑着看她被热气熏得晕乎乎的样子,把自己刚放下的行李拉到靠窗视野最好的位置:“怎么样?这个‘观测点’满意吗?落地窗,正对着外面那些超负荷承雪的针叶林结构样本。”
大力捧着暖洋洋的杯子,走到窗边,望向那片在暮色四合中更显幽深静谧的雪林,点了点头,声音带着满足的慵懒:“冗余系数…超过百分之两百。”
民宿的房间不大,布置得却极有心思。
墙壁是裸露的原木色,挂着几幅黑白雪景摄影。一张宽大的炕床(实际上是地台设计,铺着厚实褥子和松软的羽绒被)靠窗摆放,窗外就是如画的雪松。
暖黄色的灯光从简洁的竹编灯罩里流泻下来,将炕上铺着的浅灰色厚绒床盖染得格外温暖。
“怀旧。”大力放下背包,几步走到宽大的玻璃窗前,手指轻轻按在冰凉的玻璃上,留下浅浅的雾痕。
窗外,暮色渐沉,天空是纯净的宝蓝,远处雪峰勾勒出冷硬的银白轮廓,近处高高低低的松树墨绿枝桠托着沉甸甸的雪冠,如同凝固的波涛。
孟屿放下行李箱,也走到她身边,看着窗外天地苍茫的极致静美。
“这窗…是天然的取景框。”他低声说。
“嗯。”大力应着,目光依旧流连在雪色上,手下意识地伸向羽绒服口袋。
孟屿捕捉到她的小动作,嘴角勾起。果不其然,看到她悄悄拿出了那个黑色的lx5,镜头微微调整,没有看取景器,只是凭着感觉,对着窗外那片暮色雪林轻轻一按。
“咔嚓。”
极轻微的快门声。
她拍完,没有立刻查看,只是继续看着窗外。
孟屿也不揭穿,他走到房间另一侧,拿起桌上摆放着的手工牛皮纸菜单翻看——上面用铅笔写着民宿供应的餐点:山野菜饺子、铁锅炖冷水鱼、林蛙炖土豆、新鲜羊奶……
他看得认真,侧脸轮廓在暖光下柔和专注。
大力看着他的侧影,又看看窗外如画的雪景,眼神微动。
她再次拿起相机,调整了一下角度,将孟屿微微垂眸看菜单的侧影作为前景,清晰地框在取景器左侧三分线处。
而右侧大面积留白,留给窗外那片瑰丽的蓝调雪夜,以及更远处隐约的、沉默的雪峰线条。
她的手指在快门键上停顿了两秒,似乎在等什么。
就在这时,孟屿仿佛有所感应,自然而然地抬起头,目光从菜单移向她,嘴角还带着点未散的对食物的思索,眼神温和柔软。
“咔嚓。”
完美的一刻被精准定格——前一刻的专注,后一刻看向镜头的温柔,与窗外磅礴静谧的冰雪世界,形成了奇妙的和谐。
大力看着相机屏幕,满意地弯起嘴角,像偷到糖果的孩子。
孟屿放下菜单,径直走到她面前:“拍了什么?我看看成果。”
孟屿伸手把大力拉到怀里。
“喂!”她抗议,声音软软的。
孟屿已经点开屏幕,看到了那张照片:自己抬头的瞬间,眼中是纯粹依赖的温柔,背景是雪峰蓝夜,而她的身影也模糊地映在窗玻璃上。
“啧,”他挑眉,眼底是藏不住的笑意,低头凑近她耳边,声音压低带着磁性的沙哑,“这张‘双人自拍’…构图很妙啊诸葛老师。”他故意强调“双人”。
大力脸颊发烫,被看穿的小心思无处遁形,干脆嘴硬:“是环境数据与人物状态的…自然互文!” 耳根却悄悄红了。
壁炉跳动的暖光将餐厅晕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几张粗木方桌边零星坐着几对客人,低声交谈,餐具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让人心安的香味——是山野菜猪肉饺子的清香,混杂着旁边铁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的冷水鱼的酱香。
“来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