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串葡萄,足足有40多颗,每一颗的重量都在20克左右,也就是说,一串800多克,快两斤了。
杨晨自然是吃不了的,再好吃的东西,你肚子装不下也白搭。
所以,他只是吃了10个左右,就彻底饱了。
恋恋不舍的把葡萄放在一旁的小桌上。
看了看天色,外面的喧闹声逐渐平息。
凌晨12点就是散场的时候,显然,除夕已过,回归平静。
他缓缓的躺下,困倦袭来,直接睡了过去。
............
1931年,3月1日。
距离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满打满算,也就不到5天。
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突然发现,很多准备,似乎并不够。
首先,就是食物。
500人,别管大人小孩,一天起码也要消耗2000斤左右的食物,就算有猎人补充肉类,也最少要1000多斤的粮食才行。
毕竟,没有碳水,光吃肉,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了,一天几千斤的肉,光靠打猎也不太可能跟得上。
真当猎物是你家的,不会跑?
更重要的是,你们一大群人,拖家带口的,猎物再傻,也会知道危险。
所以,迁徙的路途中,想要打到猎物,猎人们需要走很远,效率自然也就低了。
总结一下就是,杨家一天消耗的粮食,起码在1000左右,加上大小牲口,就是2000多斤。
按照4个月的储备,那就是120吨左右。
还好,差不多能接受,勉勉强强。
然后,就是配套,不可能光吃粮食和肉吧,油盐酱醋茶,调料香料,锅碗瓢盆,刀叉工具,等等,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就算没有100吨的重量,也起码需要六七十吨。
也就是说,光是跟吃有关的,就需要200吨的载重。
然后,接下来就是布匹,棉花,钢铁,工具,种子,农具,等等。
杂七杂八,又是一个庞大的数字,200多吨的重量,缺一不可,都不能少。
这还不算完,最大的麻烦,是居住配套。
出门在外,这么冷的天,不可能凑乎的,一天两天还行,几个月的话,必须要保证睡眠质量,否则,两三天就要死人的。
所以,这个才是重中之重。
显然,出门在外,最方便的居住方式,自然是帐篷了,而在冰天雪地里,想要睡得舒服,那用的帐篷,就不能太简单。
加厚,加绒,加固,甚至是加火炉,等等。
这么多的配套砸下去,哪怕是一个人住的小帐篷,也绝对超过300斤。
500人的话,那就是300多吨。
好了,三大难点集中在一起,总共需要800多吨,再算下杂七杂八的,比如书籍,药材,库存,等等,妥妥的超过1000吨了。
来,告诉我,这怎么带。
就算杨家600多匹马骡牛驴,全部使出吃奶的力气,也没办法啊。
一匹马它可拖不动2吨的重量,那就是笑话。
就算翻一倍也不行。
要知道,这可是长途跋涉啊,不是只走一天。
深山老林有多难走,懂的人都懂。
有的时候,马匹啥也不拉,它都寸步难行。
这个难题,直接压在了杨晨身上。
发愁啊。
想要解决载重问题,那就只能增加畜力。
可很明显,这个也不现实。
县城是不能再去了,而且经过几次的采购,小小的讷河县,也拿不出几百匹的大牲口。
倒不是没有,而是人家都有用,能有剩余往外卖的,都已经被一扫而空。
至于县城外面的乡村。
太零散了,一个村庄费半天劲,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两匹。
所以,向外面采买这条路子,行不通。
主要是他们的时间太急,要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那还好说,怎么也能凑出几百匹来。
但杨晨不可能再拖了。
否则,冬天过去,雪地融化,那他们就不能用雪橇赶路了,到时候,几百人,上千吨的物资,全部都要被陷在深山里,进退不得,更麻烦。
没办法,他只能另想办法。
可想了半天,杨晨也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