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原本正眉头紧蹙,若有所思地思索着军情,闻得此言,即刻放下手中书卷,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犹如两道闪电,直直地射向二人。
当看到他们浑身浴血、疲惫至极的模样时,卢植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之色。
他赶忙起身,步履匆匆地走到两人面前,如获至宝般接过情报,小心翼翼地展开。
当乌桓进攻图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时,卢植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喜的光芒。
这张图宛如一把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详细地标注了乌桓军队的排兵布阵、进军路线以及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冲。
图上,乌桓各个部落的兵力分布,犹如繁星点点,清晰可见,他们计划进攻的路线,恰似一条蜿蜒的红龙,用鲜艳的红色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来,沿途的山川地形、关隘要道,也都被详细地标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卢植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蛇一般,顺着地图上的线条缓缓游移,脑海中如闪电般迅速构思着应对之策。
有了这张图,汉军犹如拥有了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便能提前做出应对,在战场上如鱼得水,占据主动。
卢植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向他招手,那光芒璀璨夺目,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当他继续翻看,看到那几封书信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一般铁青。
只见他眉头紧锁,双眼圆睁,如同铜铃一般,握着书信的手因用力而指节泛白,好似要将那信纸捏碎。
看完信的最后一个字,卢植猛地将书信摔在案几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一旁的茶杯都如同受惊的兔子一般,晃动起来。
好你个刘虞!竟敢通敌叛国!”卢植怒不可遏地咆哮道。
营帐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周围的亲兵们大气都不敢出。
原来,书信的内容确凿无疑地表明刘虞与乌桓人暗中勾结,互相交换情报。
那些书信中,详细记录了刘虞如何将汉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等机密信息透露给乌桓人,以换取自已的荣华富贵。
信中还有乌桓人对刘虞的承诺,一旦事成,将给予他无尽的财富和权力。
这些文字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卢植的心。
刘虞,本是汉室宗亲,在幽州中也颇有威望,一直以来都被众人视为忠义之士。
他出身名门,自幼熟读经史兵法,为人谦和有礼,在军中深受士兵们的爱戴。
他曾多次跟随汉军出征,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委以重任。
没想到如今竟做出这等背叛之事,实在让卢植痛心疾首。
卢植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大声下令:“来人!即刻将刘虞拿下,押入囚车,严加看守,等候发落!”命令一出,几个亲兵迅速领命而去。
此时的汉军大营,因为这个消息而陷入一片混乱与紧张之中。
士兵们交头接耳,对刘虞通敌之事议论纷纷。
有的满脸震惊,不敢相信曾经敬仰的将领竟会做出这种事。
一个年轻的士兵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语道:“刘州牧怎么可能通敌?他平日里对我们那么好,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这其中一定有误会。”
旁边的老兵则叹了口气,摇头道:“唉,人心难测啊。卢植将军既然拿到了证据,想必不会错怪他。”
有的士兵则义愤填膺,大骂刘虞卖国求荣。
一个粗壮的士兵挥舞着拳头,咬牙切齿地说:“这个叛徒,要是让我抓住他,非扒了他的皮不可!”周围的士兵们纷纷附和,气氛愈发激动。
而被派去捉拿刘虞的亲兵们,一路小跑来到刘虞营帐前。
他们面色凝重,手持兵器,毫不犹豫地冲了进去。
刘虞正在营帐中悠闲地翻阅兵书,看到突然闯入的亲兵,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你们这是何意?竟敢擅闯本州牧营帐!”刘虞站起身来,大声呵斥道。
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玉冠,平日里的儒雅气质此刻却被愤怒所掩盖。
为首的亲兵毫不畏惧,朗声道:“刘虞,你通敌叛国,证据确凿,卢植将军有令,将你拿下!”
刘虞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镇定下来,狡辩道:“一派胡言!这定是有人陷害于我!我对汉室忠心耿耿,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然而,亲兵们可不会听他的辩解,一拥而上,将刘虞制服。
刘虞挣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