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劳作,早已习惯了平淡的日子,害怕一旦投身军旅,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宁静。
还有些人则被敌方势力暗中蛊惑,对楚风的动机产生怀疑。
他们私下里传言,楚风不过是想利用他们谋取私利,组建军队只是为了满足自已的野心。
面对这些质疑,楚风没有丝毫退缩。
他深知,想要让百姓真心追随,就必须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
于是,他亲自走进百姓家中,一家一家地拜访,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一一解答。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内,楚风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坐在破旧的椅子上,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担忧。
“楚将军,我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可这战争一旦打响,又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如果他去参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把老骨头该怎么办?我们一家人又该如何生活?”老者颤抖着声音说道。
楚风蹲下身,握住老者的手,诚恳地说:“老人家,我理解您的担忧。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也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兄弟牺牲。但您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奋起反抗,等到敌军打过来,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家园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的孩子可能会被杀害,我们的妻子可能会被侮辱,我们辛苦积攒的家业也会被抢夺一空。而我组建这支军队,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向您保证,在军中,我会尽全力保护每一个士兵的安全。而且,等战争结束后,每一位立功的士兵都会得到应有的奖赏,他们可以凭借这些奖赏过上好日子,也能更好地孝顺您。”
老者听了楚风的话,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了点头:“楚将军,我相信你。我愿意让我的儿子跟着你,希望你能带领他们打出一片和平的天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楚风不辞辛劳,走遍了周边的每一座城池、每一条街道。
他的真诚与执着逐渐打动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招募点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农民们放下手中的农具,告别熟悉的农田;渔夫们收起渔网,离开赖以生存的河流;甚至连一些书生,也放下手中的书卷,投身到这场伟大的事业中来。
书生李明,身材瘦弱,面色苍白,戴着一副黑色的方巾,身着一袭蓝色长袍。
他虽手无缚鸡之力,但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兵法谋略。
他主动找到楚风,言辞恳切地说:“楚将军,我虽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我熟读兵书,知晓各种战略战术。我愿意在军中出谋划策,为将军分忧,助将军成就大业。”
楚风大喜过望,他早就意识到,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勇猛的战士,更需要智慧的头脑。他紧紧握住李明的手,兴奋地说:“李先生大才,能得你相助,实乃我军之幸!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军的参军,军中大小事务,还望李先生多多费心。”经过数日的努力,楚风终于招募到了近四万士兵。这四万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怀揣着共同的信念,聚集在楚风的旗帜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