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面色阴沉如水,勒住马缰缓缓转身,目光直直地看向侯朋。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仿佛要将所有的仇恨都倾注在这一眼之中:“猴子,你可知我们为何而来?这些蛮夷平日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的百姓深受其害。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多少孩童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多少老人曝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今日若不斩草除根,他日他们羽翼丰满,必将卷土重来,又会有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到那时,我们如何向死去的百姓交代?如何对得起那些信任我们的乡亲?”
楚风的声音低沉而愤怒,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在空气中,饱含着对蛮夷的深仇大恨和对百姓命运的深切担忧。
侯朋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他还是坚定地抱拳说道:“主公,冤有头债有主,这些老弱妇孺并未直接参与那些残忍的恶行。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杀了他们,与那些毫无人性的蛮夷又有何区别?我们本是正义之师,肩负着保家卫国、匡扶正义的使命,行正义之事。如此滥杀无辜,恐怕会失了民心,让天下人寒心啊。”
侯朋的话语诚恳而坚定,他希望楚风能放下心中的仇恨,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做出一个更为明智、更符合大义的抉择。
楚风目光炯炯地盯着侯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语气也随之加重:“民心?若今日放过他们,日后边境再起战火,百姓生灵涂炭,那时谁来管我们的民心?我们肩负着守护百姓的重任,不能有丝毫妇人之仁。这些老弱现在看似无害,可谁能保证他们长大后不会成为下一批侵略者?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继承先辈的仇恨,对我们的百姓展开疯狂报复?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我们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楚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坚信自已的决定是为了实现边境的长治久安,是为了保护更多无辜百姓的生命。
侯朋咬了咬牙,心中的矛盾愈发激烈。他望着那些惊恐万分的蛮夷老弱,又看看一脸决然的楚风,内心痛苦地挣扎着。
他明白楚风的顾虑,也深知这场战争背后的沉重代价和复杂局势。
但他始终无法割舍心中那份对生命的尊重和怜悯。许久,侯朋长叹一声,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松开了拦住士兵的手,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主公,我明白了。”他的眼神中虽仍有浓浓的不忍,但也无奈地接受了楚风的决定。
楚风拍了拍侯朋的肩膀,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侯朋理解的欣慰,也有对即将发生之事的沉重:“我知道你心善,心怀慈悲。但在这乱世之中,我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为了边境的安宁,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太平日子,我们只能牺牲少数。这是无奈之举,也是必要之举。”
说罢,楚风再次看向那些蛮夷老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忍,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他一挥手,冷冷地说道:“动手吧。”
士兵们不再犹豫,他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缓缓挥动手中的武器。
刀刃落下,凄厉的惨叫瞬间划破夜空,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对这场残酷杀戮的控诉。
鲜血如泉涌般在月光下流淌,将这片曾经充满罪恶的土地染得更加血红。
楚风望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个决定或许会让他背负千古骂名,成为人们口中的刽子手。
但为了边境的长治久安,为了无数百姓的安宁生活,他别无选择。
夜袭蛮营后的第二天,黎明的曙光如同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地洒落在大帐之上。
营帐外,士兵们已经开始了日常的操练,阵阵整齐的口号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前序曲。
中军大帐内,烛火依旧摇曳,楚风早早地坐在营帐中央的帅位上,面前的长桌上摊着一幅详尽的羊皮地图。
这幅地图是楚风多年征战积累的心血,上面用朱红、墨绿等鲜艳的颜色仔细地标示着山川的走势、部落的分布以及可能的行军路线,每一个标记都承载着无数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
公孙瓒、张飞、刘铁柱和侯朋陆续走进帐中,他们步伐沉稳,神色庄重。
四人依次站定,向楚风行了军礼,等待着主帅的指示。
楚风站起身来,他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与睿智。
他微微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神色凝重地开口说道:“昨夜一战,我军将士英勇无畏,成功地挫了蛮夷的锐气。然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