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的艰难进程中,每一次对敌人关键设施的打击,都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希望之灯。这一次,李阳和他的战友们将目标锁定在了敌人那戒备森严的机场,一场关乎战局走向的冒险行动,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拉开帷幕。
情报骤现:锁定目标
战火纷飞,局势胶着,每一条情报都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这天,李阳所在部队的情报员带来了一个惊人消息:距离驻地数十公里外,敌人秘密修建了一座机场,大量战机频繁起降,对周边抗日力量构成巨大威胁。
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地图上,代表机场的标记如同一颗毒瘤,让指挥官们忧心忡忡。李阳眉头紧锁,仔细研究着机场的位置、规模以及防御部署。他深知,机场对于敌人的空中作战至关重要,若能成功摧毁,必将极大削弱敌人的空中优势,为我方争取宝贵战机。
“我请求带队执行这次任务!”李阳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指挥官。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冷静果敢的性格,让指挥官们稍作商议后便批准了他的请求。随后,李阳迅速挑选了一支由二十名精锐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行动。
筹备出击:暗夜潜行
突击队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战斗岗位,有的擅长近身格斗,有的精通爆破技术,还有的是侦察追踪的高手。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但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行动前,李阳详细研究了机场的地形和防御情况。根据情报,机场四周环绕着高高的铁丝网,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岗哨,探照灯不断扫视着周围区域。机场内部,停放着数十架敌机,油库、弹药库等重要设施分布在不同位置。要想成功摧毁机场,必须在敌人发现前迅速突破防线,完成破坏任务并安全撤离。
为了避开敌人的耳目,突击队选择在深夜出发。他们身着黑色的夜行服,携带轻便而致命的武器,如鬼魅般在夜色中穿梭。一路上,大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利用地形地貌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巡逻队。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突击队终于抵达了机场附近的一处隐蔽地点。
突破防线:险象环生
李阳透过望远镜观察着机场的动静,寻找着最佳的突破时机。凌晨时分,机场的守卫们略显疲惫,巡逻间隔也有所拉长。李阳抓住这个机会,带领队员们悄然靠近铁丝网。负责剪线的队员迅速行动,用特制的工具剪断了铁丝网,为大家打开了一条通道。
突击队鱼贯而入,小心翼翼地朝着机场内部前进。突然,一道探照灯的光束扫了过来,队员们立刻趴在地上,屏住呼吸。光束在他们头顶上方停留了片刻,随后移开。大家暗自松了口气,继续前进。
就在他们接近停机坪时,一名敌人的巡逻兵发现了异常。他大声呼喊起来,警报声瞬间在机场内响起。李阳见状,果断下令:“行动开始!按计划分组!”队员们迅速分散,朝着各自的目标冲去。
一组队员负责吸引敌人的火力,他们用冲锋枪向敌人射击,将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已。李阳则带领另一组队员冲向停机坪,对停放的敌机展开破坏。他们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对飞机的关键部位进行爆破。随着一声声巨响,一架架敌机在火光中化为废铁。
浴血奋战:全力破坏
然而,敌人的反应十分迅速。大批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对突击队形成了包围之势。在激烈的交火中,突击队队员们不断有人受伤,但他们毫不退缩,顽强抵抗。
负责爆破油库和弹药库的队员们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他们巧妙地避开敌人的火力,利用建筑物作为掩护,终于接近了目标。随着几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油库和弹药库被成功引爆,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李阳一边指挥队员们抵抗敌人的进攻,一边寻找着撤离的路线。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局势对突击队越来越不利。但李阳没有丝毫慌乱,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终于发现了敌人包围圈的一处薄弱环节。
“跟我冲!”李阳大喊一声,带领队员们朝着薄弱环节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他们用猛烈的火力撕开了敌人的防线,成功突围而出。在撤离的过程中,李阳始终殿后,确保每一名队员都安全脱离危险。
凯旋而归:曙光初照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突击队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回到了驻地。虽然队员们都疲惫不堪,身上还带着伤,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此次行动,突击队成功摧毁了敌人的多架战机、油库和弹药库,给敌人的空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