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急救启蒙
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独立3师在与敌军的激烈交锋中,每一次战斗都伴随着伤亡。身为师长的李阳,看着受伤的战友在痛苦中挣扎,心中满是忧虑。他深知,在残酷的战场上,及时有效的急救能挽救许多宝贵的生命。于是,李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命令部队中多人学习战场急救知识,打造一支能在战火中迅速响应的急救力量。
李阳召集了各团的骨干,严肃地说道:“同志们,我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每一位战友的生命都无比珍贵。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兄弟不是倒在敌人的枪炮下,而是因为受伤后得不到及时救治。从现在起,每个团都要挑选出一批战士,学习战场急救知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这项生死攸关的技能。”
挑选出的战士们来自不同的连队,他们中有勇猛的突击队员,也有沉稳的后勤人员。这些战士们怀着对战友生命的敬畏,聚集在临时搭建的训练场。李阳特意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军医,为战士们授课。
军医首先讲解了战场急救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他说道:“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可能决定一个战友的生死。我们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准确地对伤员进行救治。”接着,军医开始详细介绍各种急救知识,从伤口止血、包扎,到骨折固定、心肺复苏,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战士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他们深知,自已所学的每一项技能,都可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挽救战友的生命。训练场上,战士们认真地练习着各种急救操作,用模拟道具反复演练,力求做到熟练精准。
战火试炼,初显身手
不久后,一场激烈的战斗爆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独立3师顽强抵抗,战场上硝烟滚滚,枪炮声震耳欲聋。李阳在指挥所密切关注着战局,同时也牵挂着那些刚刚掌握急救知识的战士们。
在前沿阵地上,战士王强所在的连队遭遇了敌军的炮火袭击。炮弹在阵地上不断爆炸,一时间,惨叫声和枪炮声交织在一起。王强作为连队里第一批学习急救知识的战士,迅速做出反应。他不顾危险,背着急救包,朝着受伤的战友冲去。
王强首先来到战士小李身边,小李的腿部被弹片击中,鲜血如泉涌般流出。王强迅速蹲下,大声喊道:“小李,坚持住!”他一边安慰小李,一边迅速解开小李的裤腿,查看伤口。伤口很深,血流不止,情况十分危急。王强迅速从急救包中拿出止血带,在小李伤口上方紧紧扎住,暂时止住了出血。
随后,王强又赶到另一名受伤战友身边。这名战友的手臂骨折,疼得脸色苍白。王强迅速拿出夹板,小心翼翼地为战友固定骨折的手臂,同时用绷带包扎好。在王强的努力下,这两名战友的伤势得到了初步控制,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阵地的另一处,战士张勇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急救工作。一名战友被炮弹的冲击波震晕,呼吸微弱。张勇立刻对他进行心肺复苏。他双手交叠,有节奏地按压着战友的胸部,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经过一番努力,战友终于恢复了意识,缓缓睁开了眼睛。
在这场战斗中,学习了急救知识的战士们纷纷挺身而出,在炮火中穿梭,对受伤的战友进行及时救治。他们的勇敢和专业,成功挽救了多条生命,让战友们在残酷的战场上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复杂伤情,全力救治
随着战斗的持续,伤员不断增加,伤情也愈发复杂。李阳深知,急救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通过对讲机,鼓励着每一位参与急救的战士:“同志们,你们是战场上的白衣天使,每多挽救一条生命,就是对我们战斗最大的支持!一定要坚持住!”
在一处掩体下,战士赵刚发现了一名伤势严重的战友。战友的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都流了出来,情况万分危急。赵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已冷静下来。他迅速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住伤口,防止伤口进一步感染。然后,他用绷带小心地包扎好伤口,尽量减少出血。
然而,仅仅包扎伤口还远远不够,必须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后方进行手术。赵刚向周围的战友求助,大家齐心协力,用简易担架将伤员抬上了担架。在转移过程中,敌军的炮火仍在不断袭来,赵刚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抬着担架,躲避着炮弹。
终于,他们将伤员送到了后方的临时医疗点。军医对伤员进行了紧急手术,由于赵刚在前线的及时处理,为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伤员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另一个区域,战士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