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等公共部分是建成的,同时建有11节炼炉,实际静态资产11万9千元,其中大河磺厂有6万元。另外的近6万元是高息借贷,月息百分之八到十的占多数,本带利,本利相滚,早超本金,企业不堪重负已停产两年。艾书到了此厂,原厂长召集债权人会议:停止高息,承认本金,救活企业。新业主在偿还本金时,按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支付。所有债权人均在协议书上签了字。方云带着儿子接管了该厂。此时,正值艾书大女儿结婚,礼金结余全数借给他元,另两亲戚又当着艾书的面借给了他7000元。方云有了流动资金,启动磺厂生产。无疑,产品是合格的。旗开得胜,赚了第一桶金。艾书嘱咐:赚到钱后,要发展再生产,几千块钱就又新建一节炉,滚雪球发展,达到六十节规模厂时,以后还完帐,企业是自己的了。因此,也没有催他还款。哪知,原在该厂的债权人,见到企业有起色,变卦了,威逼还款。有一债主,最早借给该厂一万元,三年翻滚下来硬要九万多元,方云妥协了,其他接连仿效,总共不到六万的个体本金,已翻到二十八万多了。艾书到厂去纠,生米做成熟饭。方云反过来做艾书工作,认账了!
艾书遇到困难,到方云家去,心想看有点办法没有。进门不久,便先后有三人进门催债。他的那小孙子爬上桌子翻吃的。他太太说:“那猪皮是生的,等煮熟后再煮汤吃。”艾书心酸,还问什么债,比我还穷,只好告辞。
艾书边走边想,这化工厂的复产改产,由自己亲手来抓,是不可能的了,如果上会研究贷款100余万,那人们会说:4万块钱都掌不住,还能掌110万吗?这被骗走的4万,本人工资加补贴月988元,实领800元。一家人一年不吃不喝,也才1万元,一年还5千,也要八年才还得清。只有用另一种方式把这化工厂搞活,将功补过,看能有所缓解么?
喜欢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